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01|回复: 0

高山青松, 凌沐着冰雪寒冬(“赤诚”的红卫兵 文革文学 文攻武卫)

[复制链接]

0

主题

347

回帖

3827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27
发表于 2014-7-3 09: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敲开片断,哀“革命”尘封之历史;
审阅玄圈,恸“乖方”国运的年轮。   ----福州高秋霖
赤诚红卫兵
                     ……福州鼓山涌泉寺大雄宝殿前文攻武卫“光荣”负伤后合影题诗
高山青松
凌沐着冰雪寒冬;
革命青年
洗礼着文革飚冲
血烈气刚!
志向何方?
去年
---在北京接受检阅,
毛主席
----挥手指着前方
人类的伊甸园
----英特纳雄耐
就是我
----奋斗理想的地方
祖国啊!
如旭东。
在您
----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
我要做
---高山顶上一青松
为你生来为你死!
枝杆根叶全属
啊!!
这是---
毛泽东思想红卫兵
一个
工人后代
----赤诚的心!!!
1967年于榕城
2010.06.02.早上8点36分录入
福州鼓山留影
高秋霖:福州高级中学1967届。
陈忠驹:福建师大附中1966届高中. 1972年(白血病)逝世,终年25岁。
林东白:福州第十六中学1966届初中. 竭1973(肾功能衰竭)逝世,终年23岁。
陈桃辉:福州高级中学1968届.2008年(肝肿瘤)逝世,终年62岁。
注释
【乖方】.违背法度;失当。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世道交丧,礼术销亡……击刀舛次,聚木乖方。” 宋  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其乖方作弊官吏,并不蒙都省略取问。”《明史·李中传》:“异言日沃,忠言日远,用舍颠倒,举错乖方。”《清史稿·德宗纪一》:“以旅顺失守,责李鸿章调度乖方,褫职留任。”反常。《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肝火胜了的人,那性气日甚一日的乖方,真是千人唾骂,骨肉畔离。”
【哀恸】悲痛至极。《后汉书·祭遵传》:“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有大蛇从林草中出……以头击棺,血涕并流,状若哀恸。”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哀恸之声震天地。韩公掩泣。”《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多官无不哀恸,百姓人人涕泣。”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思懿﹞显得十分为难又十分哀恸。”
【哀】悲痛;悲伤。《易·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用过乎俭。”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吊》:“以辞遣,盖不泪之悼。” 唐  韩愈《汴州乱》诗之一:“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怜悯;怜爱;同情。《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哀此惸独。”《吕氏春秋·报更》:“人主胡可以不务士?” 高诱 注:“,爱也。”《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作诗三章以民。” 郭璞 注:“哀,犹愍也。” 唐  元稹 《唐故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我父当得碑,家且贫,无以买其文,卿大夫谁我肯哀者?” 宋  王安石 《感事》诗:“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明  冯梦龙《智囊补·闺智·吕母》:“诸君肯之乎?”慰问;哀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祸烖。” 贾公彦 疏:“凡言哀者,皆谓被凶灾从后以物之也。”谓居父母之丧。参见“ 哀子 ”。哀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陶安公者,六安铸冶师也。数行火。火一朝散上,紫色冲天。公伏冶下求哀。”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未几,苗 至,细陈所以,因哀 李 为之解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女哀壻假数十金付兄。”指声音凄清尖利。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刃利则先缺,弦哀则速絶。”诗体的一种。 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又有以叹名者,以愁名者,以名者。”自注:“《选》有《七哀》,少陵有《八》。”
【恸】①极其悲痛。《论语·先进》:“ 颜渊 死,子哭之。”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石墙萝户,忙寻炼翁,鹿柴鹤径,急呼道童,仙家那晓浮生。” ②痛哭。 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诔》:“翩翩孤嗣,号崩摧。” 宋  陆游《离堆伏龙祠观孙太古画英惠王像》诗:“奇勋伟绩旷世无,仁人志士临风。”《红楼梦》第二八回:“﹝宝玉﹞不觉倒在山坡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感动。《汉书·萧望之传》:“是时太官方上昼食,上乃却食,为之涕泣,哀左右。” 颜师古 注:“,动也。”
【文攻武卫】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后,党政军大批领导人被打倒,各级领导机关基本瘫痪。就在“左”倾错误急剧发展的形势下,《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又在1967年元旦社论中提出,“1967年将是全国全面开展阶级斗争的一年”,要求在全国开展所谓的“总攻击”。于是林彪、江青变本加厉的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7月22日,江青在对河南一派群众组织的代表讲话时,提出了所谓“文攻武卫”的口号,煽动武斗。次日,“文攻武卫”的口号在上海《文汇报》公开发表。全国从此武斗急剧升级,各省、市、地、县、乡、村皆陷进了“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
【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全国性的以大、中青年学生为主的群众性组织,于1966年5月下旬最早在北京出现,并首先在首都的青少年中发起了红卫兵运动。毛泽东认为青年学生是推动“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的突击力量,并于同年8月1日写信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红卫兵,表示支持他们起来“造反”。从此红卫兵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8月18日,毛泽东身穿绿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并且再次表示支持红卫兵运动。当时的天安门广场上,是一望无际的人群,在南到前门和东西两侧的长安街上,都是人山人海。人们的口号声惊天动地。林彪在大会的讲话中,别有用心的表示坚决支持红卫兵敢闯、敢干、敢造反的“革命精神”,鼓动红卫兵“打倒一切”。“八·一八”之后,毛泽东又分别于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26日7次接见红卫兵,共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1300多万。本人于1966.08.31.第二批被接见。结果是身上失窃3块多钱,头上军帽上火车时被卸窃。但在还是带回了从各接待站嘴角省吃俭留下的孝敬母亲的7块来自北京的白馒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3 04:53 , Processed in 0.1233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