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78|回复: 0

龚兴芳读《论语》:巧诈不如拙诚

[复制链接]

183

主题

0

回帖

403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034
发表于 2017-2-4 16: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巧诈不如拙诚”的故事见于《韩非子·说林上》(亦见于《战国策》、《说苑·贵德》等)。

乐羊担任魏将去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在中山。中山国君把他的儿子煮了,并把他儿子的肉汁送给他,乐羊坐在帐幕下吃,吃完了一整杯。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而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连儿子都吃了,还有谁不能吃呢?”乐羊从中山归来,文侯奖赏他的功劳,却怀疑他的用心。

孟孙猎到一只小鹿,让秦西巴拿着返回。小鹿的母亲跟在后面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给了母鹿。孟孙回来后,来要小鹿。秦西巴回答说:“我不忍心,就还给了它的母亲。”孟孙非常气愤,赶走了他。过了三个月,又把秦西巴召回来,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他的车夫说:“从前要加罪于他,现在又召来作为儿子的老师,为什么?”孟孙说:“他对小鹿都不忍下狠心,何况对我的儿子呢?”所以说:“智巧、伪诈比不上笨拙、诚实。”乐羊因有功遭到怀疑,秦西巴因有罪倍受信任。

笨拙而诚实的秦西巴应该是孔子喜欢的人物。孔子不喜欢花言巧语的人,他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这章出自《论语·学而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3)

《论语·阳货篇》(17·17)重章。类似的话在《论语·公冶长篇》还有。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5·25)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亦言:巧言令色,能小行而笃,难于仁矣

孔子为什么讨厌“巧言”之人?因为他认为“巧言乱德”(15·27),意思是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

曾子和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他们对那些花言巧语的人是什么样的态度?

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孟子·滕文公下》)

“胁肩”,耸起双肩做出恭谨的样子;“谄笑”,装出奉承的笑容。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对人低头哈腰、讨好巴结、虚伪做作,装成恭敬的姿态,这是巴结人的丑态。“夏畦”,是说夏天在田间劳动。夏天烈日当空,在田间劳动当然很辛苦。但“胁肩谄笑”的卑劣姿态,在曾子看来,却比“夏畦”还要难受,所以叫做“病于夏畦”。子路说:“分明不愿意和那人谈话,却要勉强去谈,脸上还做出羞惭的样子,这种人不是我所能够理解的。”

《庄子·盗跖》说,喜欢当面表扬人的人,也喜欢背后毁谤人:“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礼记·表记篇》中,孔子说:“君子不表面对人亲近,感情疏远而外貌亲近,在小人方面就如同打洞穿墙的小偷吧?”孔子说:“感情要真实,言词要美好。”

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子曰:“情欲信,辞欲巧。”

由此看来,孔子并不是反对言词美好,只是强调要以诚待人。

相关链接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适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韩非子·说林上》)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睹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战国策·魏策一·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又见《战国策·中山策·乐羊为魏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5 01:15 , Processed in 0.1227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