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85|回复: 0

小城安吉,勾画美丽事业新蓝图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2-19 08: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栏语:在杭州都市圈,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独具特色。安吉是“两山”重要思想诞生地、美丽乡村发源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首创地。新的一年里,本报开辟“聚焦中国美丽乡村”专栏,重点关注安吉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探索和实践,为杭州都市圈乃至全省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记者 杨君左 徐赛华
新年伊始,一场深化美丽乡村升级版内涵的“战役”已经在安吉悄然打响。
在安吉县农办的办公室里,“十三五”工作计划简洁明了:通过五年努力,把安吉建设成为一个环境更优美、经济更富强、社会更和谐、百姓更幸福的内外兼具的美丽乡村,打造名副其实的全国美丽乡村样板。
那么,安吉将如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怎样深化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内涵?
村庄建设:强化精品示范引领
安吉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全省提出了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目标,并从城乡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乡土特色风貌更加彰显、乡村新型业态更加丰富、农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五个方面指出了下一步的建设方向,实际上就是美丽乡村升级版的主要内涵。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均衡性、普惠性和群众的广泛参与,不足之处在于点线面上缺乏具有震撼力的精品样板,乡村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的成效还没有充分显现。安吉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必须把先发优势转化为量质齐优的全面优势、成果转化的发展优势和乡村治理的制度优势,在生态人居环境、美丽乡村经营、乡土文化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保持引领地位。
眼下,安吉最重要做的就是突出村庄特色品位和加快建设成果转化,以精品示范村为引领,以精品示范带建设为骨架,充分体现出安吉美丽乡村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均衡性特点,在新一年里全面展示出安吉美丽乡村的新形象、新风貌。
未来两年,安吉要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到90%以上;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保留自然村全覆盖。到“十三五”期末,累计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50个以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
长效管理:引入社会监督力量
从2008年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安吉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长效管理制度。
“一边建设,一边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美丽乡村的良性发展。”安吉县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安吉将与相关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单位协商,邀请他们与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公室成员一起,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拉网式细察,共同监督、发现、消除长效管理的漏洞和死角。
除此之外,安吉将配合省自然博物院建设,全面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50个,进一步探索总结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综合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另外计划完成35个行政村141个规划保留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受益农户11750户,农村生活污水农户受益率达到91.2%,争取保持全省领先。
探索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建设以来,安吉已经从根本上改善了全县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集镇污水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联网公路、城乡公交、劳动就业、卫生服务、居家养老、学前教育、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13项公共服务全覆盖。并且,安吉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美丽乡村,先后投入近2亿元,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村村看”、“村村用”,让村民真正享受到信息云台带来的便捷服务。
深化主体:全力培养品质农民
美丽乡村升级版内涵的深化,最重要的主体部分就是生活在其中的人。
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邱少春认为,美丽乡村的灵魂还是生活在其中的人,要推进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就要更好地引导和规范人们的习惯,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更加文明,更加优雅。
“安吉已全面启动‘文明相伴·美丽相随’主题活动,创设‘大家找、大家评、大家改’的载体,深入推进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等细胞工程创建。”
近年来,安吉积极在市民中开展“3·25”安吉生态日活动,号召全民参与万人大清扫;编写《生态安吉县民守则》,开设学校地方课程,把生态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普及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意识。
安吉县政府相关领导表示,“十三五”期间,安吉将充分利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和乡村舞台,积极开展农村宣讲活动,持续推动美丽乡村从“物”向“人”的转变。
   


来源链接: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6-02/01/content_2188803.htm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4-19 11:49 , Processed in 0.13029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