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7|回复: 0

龚兴芳读《论语》:讷于言而敏于行

[复制链接]

183

主题

0

回帖

403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034
发表于 2016-12-8 14: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龚兴芳,福建上杭人。高中语文教师、北京大学“云国学”研修班学员、广州养正教育集团讲师。儒学爱好者、传播者,目前专研《论语》。

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篇》中的这话简明扼要,讲的是“言”与“行”的关系: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

讷,读nè,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敏,敏捷、快速,还有勤奋之意。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勤敏。”

孔子很不喜欢爱说不做的人,甚至把这个作为衡量君子的标准。《论语·为政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13)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为什么话不能轻易说出口?《论语·里仁篇》里告诉我们: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4·22)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论语·宪问篇》中也说,君子以之为耻: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14·27)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对于那些做到了谨言慎行的人,孔子给予了高度评价。《论语·宪问篇》: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14·13)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之子,谥号“文”。公明贾,姓公明,字贾,卫国人。“夫子”,此处指公叔文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时然后言”的思想,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论语·宪问篇》分析了大言不惭者的一贯毛病: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14·20)

怍,读zuò,惭愧的意思。孔子说:“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论语·季氏篇》说到侍奉君子容易犯的三种过失,都与说话有关,分别是“躁、隐、瞽”: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16·6)

愆,读qiān,过失。瞽,音gǔ,盲人。

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对于那些整天无所事事,好鼓动唇舌之人,孔子是鄙视的。《论语·卫灵公篇》: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15·17)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19 02:47 , Processed in 0.1200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