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28|回复: 0

客家人: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民系!亿万客家人请自觉转起...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9 15: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百战归来再读书”关注我,结伴读书!
——点击标题下蓝字“百战归来再读书”免费关注,每天阅读深度好文,内容会覆盖最前沿的资讯,周老师与大家一起阅读一起分享,实现您的人生梦想与精神追求(微信能聊天,也能用来读书学习!!


文/客家人温远辉



  我是客家人,但我真正为“客家人”三个字而感到心灵震撼,并为之骄傲,却是在长大成人且工作多年以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参与大型电视系列片《客家人》的撰稿工作,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第一次大量地集中地接触关于客家人客家文化的学术著作和文献资料,并且随摄制组行程万里,在闽粤赣客家三角地大本营、桂、川、豫等地采访上百位客家各界人士,掌握了许多田野调查资料和个案资料,一步一步走进了客家人的生活,走进了客家文化的时空,并力图走进客家民系的心灵。三年的学习与感受,不啻于灵魂的洗礼!不啻于情操的陶冶!不啻于人生信念的磨砺!我无法不为之叹服:客家人,大写的人;客家民系——中华民族中汉族的一个支系,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大放异彩,一下子推出洪秀全、孙中山、朱德、叶剑英、胡耀邦等伟人的民系,一个拥有黄遵宪、郭沫若、陈寅恪等众多文化大师的民系,一个传承民族文化精神薪火,继往开来的民系,一个震惊世界,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民系!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创造文明的步伐,也由黄河流域,由中原,不断地向东向南迈进,文明的中心,也不断向东向南扩大,汉民族也随之衍生出八大民系,包括湘、赣、闽海、广府等,其中七大民系就散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在八大民系中,惟有“客家”民系不以地域命名,却是人数众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民系。有一首客家山歌是如此自况:“客家呀来自黄河边,水就有源树有根,因为旧时多战乱,先后五次向南迁,迁到南方变客人,披荆斩棘建家园。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五湖四海多客人哟。”粗略估算,目前海内外的客家人约有一亿人,分布在全国200多个县份,最主要的集中地是赣南、闽西及广东全境,粤东北的梅州被称为“客都”。








  客家人一直伴随着不断的迁徙。从西晋末年开始,唐末、宋末、明末,中原汉族百姓为避战乱、逃灾荒,为赓续炎黄血脉,以求生存发展,多次向南迁徙,较大较集中的就有五次。他们最终“客居”于闽粤赣边腹地,并由此向广东境内、向海边,向桂、湘迁徙,甚至又返迁到了豫、陕的崇山峻岭里,并向海外播衍。大迁徙的命运是极其悲壮的,它在漫长的岁月中决定了一支民系的命运、使命和品性,铸造了这支民系的灵魂。这支民系太独特了,太特立卓行了,“逢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处处为客处处家”;“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源出黄河,根系中原,情怀天下”!这些话,客家人代代相传,其中蕴含的精神,客家人代代秉持。可以如此说:客家民系,这是一支打上了中华民族大迁徙历史烙印的民系;一支在一千年里不停地迁徙,在颠沛流离中不断壮大的民系;一支远徙四海为客,仍念念不忘中原故土的民系;一支留有“中原旧族”情结,葆有中华文化之根的民系;一支有坚定信念、勤劳智慧、拼搏进取的民系。客家人,血管里流淌着的是黄河,脊梁是五岳庙堂,情怀是绵延不尽的长城,胸襟就是大海。








  客家人共同的文化品性是:不惮为客,每思报效。换言之,就是“念旧”和“挺身而出”。在客家人身上,传统的影响很深,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渗透至生活的细部,讲礼义仁信,重情更重大义。文化行为上的表现,一是慎终追远、崇本报先。对能代表传统渊源、赓续血脉的东西,视若生命,比如谱牒、堂号、祠堂、方言等。客家方言,至今仍保留大量的古音古义,是研究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为什么它能历千百年,迁徙万里而能犹存旧貌呢?就是因为客家人代代相诫“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的缘故。建筑也是,不管是赣南的土围子,闽西的圆楼方楼,还是梅州的围龙屋,都蕴含着天圆地方、太极八卦的传统文化思想。二是崇文重教,以文化人。一个不断迁徙“客居”的民系,要保存自己文化的根脉,要形成凝聚力和感召力,要勉励后人不断进取不断报效国家,惟有强化教育,重视文化的薪火相传。客家人执着于教育,可谓不遗余力,一心持守。外国传教士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发现并感慨:在嘉应州(梅州),一个不到3万人的城市里,便有十余间中学和数十间小学。按人口比例来说,较之欧美各国,也毫不逊色。一位香港老板,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把自己赚到的第一个100万元,全部拿回家乡捐资办学。在东南亚的华侨,无论如何艰辛,也要把华文学校办下去。三是中华血脉,敢为国殇。客家人知书达礼,深明大义,身上有硬骨头精神,不能忍受耻辱,危难时刻,常常挺身而出。文天祥、袁崇焕就是客家人的先贤楷模。看中国近现代史,每一次革命及运动,都离不开客家人的身影,从九龙自卫反击战“鸦片战争第一枪”、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到孙中山同盟会、北伐,土地革命红色苏区,客家民系中涌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英雄先烈:丘逢甲、丁日昌、刘光第、刘永福、廖仲恺、叶挺、邓演达、黄梅兴、谢晋元、姚子青、王首道、杨勇、杨成武、李贞、曾生……无一不是彪炳史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可以确认为客家人的就占了三分之一。闽西为土地革命捐躯并且已经追认为烈士的就有23706人,更多的是无名英雄。红色苏区就是客家大本营,赣南的兴国一县,就产生了国民党将军27位,共产党的将军则是54位。真的可以说,客家民系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是冲天一啸、叱咤风云的民系!四是特立卓行,施惠行善。客家人恪守传统文化,居于僻壤,耕读传家,一方面坚守文化的信念很强烈,另一方面却又不僵化教条,而是能随时势而进,开风气之先。比如客家妇女,封建时代就有“大脚婆”的“蔑称”,因为从不缠足;研究东方文化客家学的西方学者,连客家人天天洗澡一事也要发出惊叹:这是文明的标志。拿文学艺术来说,张九龄、欧阳修文脉仍至今不衰;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李金发首开我国象征诗派先河;林风眠熔中西画技于一炉;宋应星、李惠堂、上官周……无不令人景仰;张弼士、姚德胜、胡文虎、田家炳、曾宪梓……百手兴业,施惠流芳。解读一部客家民系史,就是解读一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史,就是感受一首浩然的正气歌。






  宣传客家民系,就是宣传我们中华民族的筚路蓝缕、继往开来的光辉业绩;弘扬客家文化精神,就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爱国爱乡、自强拼搏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信念。对客家民系,再多的研究仍嫌不够。早在上世纪上半叶,西方学者就已兴起客家学研究热。新时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学者对客家学越来越感兴趣,研究成果极为壮观,客家学已成为一门显学。但是,由政府部门组织专家,集体研究,集众所长,并推出文丛,极力推广,把客家文化研究视如一系统工程来运作的,就我所知,梅州市政府是率先而为,他们推出的《客家研究文化·客家与梅州书系》也是政府与学院合作而产生的第一项成果。文丛含八本书,分别介绍了客家源流、客家方言、围屋、民俗、文人文学、民间文学等方面的崭新的研究成果,堪称近年客家学的集大成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由杨宏海选编的《客家诗文》,杨宏海、叶小华编著的《客家艺韵》,一本是博洽群籍、纵考古今、慧眼选萃而成的客家文人文学作品精选,填补了客家学的空白;一本是既博采众长、整理归纳,又田野调查、采风搜集,辑录大量客家民间文化艺术作品,丰富鲜活,真情真趣盎然。期望这是客家学系系统工程的良好开端,并由它兆示出更灿烂的美好远景!



百战归来再读书
微信公众号: guilaidushu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480390338&ver=1&signature=ly1N9jM6AeUXZLwmpmYJ-tvlSfP*7PbXqkqgTqjHZGkOwOgl4l16OkyX5HqcwwzZIrnh3BV*WIfx-id7Jy1*FvFauO0ZKRQIN1kMEqvAqC9pbBcnqhDW2l-auLCT5UJL35pC6pn0tA*OLMVRfKFnzw==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4-25 12:21 , Processed in 0.1263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