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01|回复: 0

不忮不求风骨卓然

[复制链接]

6039

主题

2697

回帖

10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3304
QQ
发表于 2016-11-25 13: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蒋勤国
钟逸人先生倏然远行了,闻之不禁凄然恻然。
钟逸人先生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老领导、惠州新闻和文学界的老前辈,同时更是一位令人敬重、倔强自矜、不忮不求、风骨卓然的师长。我能从北国的龙城来到岭南名郡惠州工作,从而实现人生和命运的一大转折,从一名生涩的新闻记者成长为一个综合型的新闻工作者并有所成就,离不开他当年慨然的接纳、多年无私的提携与默默的帮助。我会终生感念他。
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当时名震一时的“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州”的口号所吸引,我于1992年的夏秋之交,携妻前来惠州寻找发展机会。因自己是一介文人,大学毕业后在家乡的省社会科学院从事文艺评论和学术研究工作,由于自己的性情、兴趣,故寻找机会的眼光主要盯着文化、新闻宣传部门。当时担任《惠州报》总编辑的钟逸人先生热情、礼貌地接待了我。文艺评论的共同爱好使得我们第一次谈话非常投契、愉快。钟先生当即慨然决定接受我到报社副刊部工作。我既感兴奋,同时更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惊喜。
多年后,我与友人谈及我来到惠州的这段经历,感慨这一个恍若传奇却又是铁一般的事实时,熟识钟逸人先生性格人品的前辈和朋友一致表示,钟老就是这样胸怀坦荡、无私无求、爱才识才的人!事实也确实如此,正是他的慧眼识才和爱才用才,当时的《惠州报》调入了一批各拥专长、业务精熟的办报骨干,为后来惠州报转为对开大版的日报和报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一批南飞雁的命运和生活轨迹因钟逸人先生而改变,并在惠州开始自己新的事业和幸福生活。
1993年春,我到惠州报社报到,开始了新闻生活。钟逸人先生很关心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新闻人,他在叮咛副刊部负责同志及其他同事做好 “传帮带”的同时,时常带我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去采访,言传身教,使我们得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迈入了新闻的门槛并逐步登堂入室。钟逸人先生精力旺盛而又极具事业心,常自称是报社的“首席记者”。他时常冲到一线采写重大新闻通讯并及时配发评论,把《惠州报》办得风生水起,富有权威性和影响力。正是在他的言传身教和指导下,特别是他安排我参与创办周末版等,使我的新闻写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我后来时常讲,新闻工作成就了我,使我真正认识了社会,了解了世态人情。钟逸人先生的提携与指点成为我新闻工作的主要动力。
钟逸人先生后来调任市文联主席。他继续发挥聪明才智,释放出更加多样的才华。他的事业发展道路如扇形般多元展开,在办报办刊,报告文学、文学评论及小说创作等多个领域皆有建树并产生广泛影响力。他的多方面的文化才华得以释放并结出较为丰硕的果实,成为惠州文坛一棵长青的老树、一道令人敬仰赞叹的风景线!
退休后含饴弄孙,颐养天年,是人生一大幸福。钟逸人先生并不满足于享受这样的人生,他要弥补青春和中年的遗憾,创造人生新的篇章。钟逸人先生视文学如生命,这在市场经济的时代是一种罕见的情怀、难得的执著。文化思考、文学耕耘、文学交流几乎成为他晚年全部的生活。他自奉甚俭,清寒自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他钟爱的文学事业。退休,使他摆脱俗务的羁绊,回归他钟爱的文学天地。一支曾经不无拘束的妙笔横扫报告文学、散文随笔、文学评论、小说和城市文化研究。他以执着的生命追求皈依文学,陆续创作、编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文化论著,迎来了自己文学创作的春天---尽管是迟来的春天。然而这晚春开的花朵在他的人生中显得更加绚丽,更具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一篇篇文章,一部部创作、编写、编著的作品,记录并见证了他的生命之光和文学之春。一朵朵绚丽的文学之花结出了他人生的一串串硕果!
惊悉他患病住院手术的消息后,我赶去医院探望他。在坦然地告诉我他的病情和心态后,他与我反复谈论的,仍是他的文学创作未了的心愿。他坦言自己去日无多,只想完成一个心愿,要为客家学子黄立诚撰写一部中篇报告文学,为传承弘扬客家文脉、推动法治惠州建设贡献绵薄之力。看他卧在病榻上还念兹在兹地谈论他的文学创作,我的眼眶不觉湿润。他拿出在病床上创作的《烛光无泪》打印稿,郑重地请我提出修改意见,让他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心愿。面对老领导、老前辈的嘱托,我情不自禁地拥抱了这位我敬重的前辈老人。9月13日,市作协专门召开了《烛光无泪》研讨会。我带着一颗虔敬的心作了发言,对钟先生超越生死、执著文学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对这部以热血和信仰,燃烧生命之火、正义之光、富有意蕴而又不无沉郁之感的大作,表示了充分肯定和敬佩之情。“病魔征服不了伟大的灵魂。”我以培根的这句名言表达对他的敬意和祝福。
天不假年。钟逸人先生带着欣慰和满足远行了。钟逸人先生的身上和作品中,流淌着客家人的血脉,熔铸了客家人笃厚忠义、坚韧执著、奋发有为的精神品格,闪烁着客家人的铮然风骨和人格。“不忮不求,风骨卓然”是他的品格和写照。他的作品,他的情怀,他的风骨,他的人格,他的风范,必将如泱泱江水、苍苍青山一样,长存在我们这些曾亲炙其教诲的晚辈后学与文坛友人的记忆中,永生在我们的思念里!
“逸”者,超越也。“逸人”,逸才也,逸伦者,逸济者,逸操者。钟逸人先生,愿你在天堂安息!
     


来源链接: http://e.hznews.com/paper/hzrb/20161030/A5/7/
客家通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4-25 15:48 , Processed in 0.15624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