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83|回复: 0

“太平天国玉玺”惊现闽西(旧闻)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5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673
发表于 2015-3-16 14: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返回首页 > 每日新闻报道

2001.11.14


“太平天国玉玺”惊现闽西
○练建安林森泉/文李国潮/图
“玉玺”消息语惊四座
    2001年10月31日,龙岩市武平县政协文史组举行文史资料征集会议。武平一中退休高级教师、平川诗社社长李坦生先生的一则消息语惊四座。
    李老师说,武平农民钟某,送来一方青铜质大印要求鉴定,此印有“天国玉玺”字样,重1350克。
    武平县政协副主席、《武平文史资料》主编林善珂和该县文联副主席、《梁野文苑》主编林坚等地方史志学者随即前往藏印地点,对实物进行认真研究,认为“天国玉玺”扑朔迷离,真伪难辨。
“玉玺”何物?
    该“玉玺”为青铜质,铜锈斑驳,保存完好,重1350克,正方形,径8.2厘米,高5.3厘米,印纽为前后麒麟形,高4.5厘米,全印高9.8厘米。“玺文”四周上作双凤朝阳纹,左右作龙纹,下作立水纹,中镌宋体字正书“太平玉玺。天父上帝,恩和辑睦。天王洪日,天兄基督,救世幼主,主王舆笃。八位万岁,真王贵福。永定乾坤,永锡天禄”共44字。
    值得注意的是“玺印”四周侧边铭刻有行书字体的“太平天国天王铭训”共265字。
    主要内容除大家熟知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那些太平天国纲领外,还有“天父传话入梦来,天兄佑主把弟栽,天王开创千秋业,民众协力度太平”山歌体诗句,以及“自朕于此,历代天王皆应铭记,万不可轻纵,不可狂欢,不可奢侈,自家业精于勤,不偏不倚,尽心尽力,我朝幸哉”的训示,又有“国始于兵,兵养于民,民生于田,田聚于财,财敛于国,国承于天,天赖于德。”等等内容。
    修老屋时,武平农民发现“玺印”
武平农民钟某是“玉玺”的发现者,将“玉玺”送李老师鉴定时,一再叮嘱不要透露出其姓名和住址。海峡都市报社记者前往武平采访时,钟某也一直不愿露面。据李老师解释,钟某这样做,完全出于安全考虑。
    钟某送来“玉玺”时,对李老师说,上个月,他去武平邻县广东某山村农家修缮老屋,在夹墙发现了一块用绸布层层包裹的物件,绸布已破败,打开一看,是铜印,就告诉屋主,屋主说留着没用,就把铜印送给了他。
    李老师说,他在武平一中任教多年,平时做过一些地方文史工作,写过一些文章。钟某是他弟弟的朋友,钟某将“玉玺”送来仅仅是作鉴定,并不愿转让。另外,钟某是老实人,本乡本土的,又是弟弟的朋友,送“玺印”鉴定,是出于信任,别无他意。
扑朔迷离真伪难辨
    我国著名史学家罗尔纲先生著有《太平天国史》一书(中华书局版),其中第三十一卷有《玺印》章节,该章节图文并茂,对太平天国玺印有详细记载。
    据记载,太平天国玺印有金玺、玉玺之分,金玺于天京失陷时,被窃归清军机处,后被窃熔为金条。玉玺一方现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馆藏玉玺与青铜质“玉玺”比较,有同有异。
    玺文内容、字体、图案完全相同,不同之处是馆藏玉玺为青白玉做成,径20.4厘米,高2.7厘米,纽高7.4厘米,纽背刻云纹,纽侧刻双凤朝阳纹,龙凤双纽。
    青铜质“玺印”不见《太平天国史》等史书记载。
      太平军余部在闽粤赣边最后终结
    史志记载,清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清军攻克天京,洪仁王干等拥幼天王突围出走,几经苦战,至江西石城被俘,而待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两部十数万太平军则转战闽粤赣边,攻克汀、漳两府,闽省大震。左宗棠飞檄三路清军入闽围剿,太平军败退粤东。清同治四年十二月(1866年1月),清军攻入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太平军残部突围至黄沙嶂,清军穷追不舍。黄沙嶂荒无人烟,山回谷绝,太平军被包围,全军覆灭。历时十四年纵横十八省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至此终结。
    1857年至1864年,太平军曾先后三次进入武平县城,武平为闽粤赣边四战之地。
地方史学者众说纷纭
    武平县地方史学者及县博物馆人员,对青铜质“玺印”的真伪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质疑者认为,该“玺印”制作较粗糙,且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太平玉玺”图谱不同,又未见《太平天国史》专家论著记载,因而可基本推断是伪作。
    另一派则认为,这一“玺印”是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草创之初的产物,草创之初号令三军的印信难免粗糙,若论造假,至少有四个方面难以解释:一是麒麟印纽制作难度比龙凤纽复杂,制假者为什么不按图谱制作?制作麒麟纽是“吃力不讨好”;二是制假者铭刻“太平天国天王铭训”是“画蛇添足”,因为图谱中玉玺无此铭训。此外,据“铭训”中的内容来看,符合太平天国许多文告的语言特征,如“山歌诗”、“自家”等语言,为太平天国文告特有;三是制作假“玺印”工艺较复杂,制假者制作“孤本”则得不偿失,若批量生产,又不见其他假“玺印”出现,令人费解;四是造假“玺印”风险大、难度高、引人注目。若说造假者无历史常识,那么,“玺玉”玺文内容、字体、图案与天王玉玺同出一辙,若说有历史常识,那么所谓“玉玺”本应玉质而非青铜质,一拿出手就露出马脚,又何必苦苦造假?
    争论双方都认为,是真是伪,有待专家作最后鉴定。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若为假玺印,则是全国迄今为止最先发现并见诸记载的太平天国假玺印;若为真玺印,那么,将填补太平天国研究的诸多空白。
cyt1b21.jpg

    铜印的印纽为双麒麟背靠背圆雕。
cyt1b20.jpg

    图为印文面  [url=http://www.fujian-window.com/cgi-bin/news/fbk7.cgi?mxrb+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mxrb/20011114/5_4.html+闽西日报:“太平天国玉玺”惊现闽西]请留言[/url]
返回首页 > 每日新闻报道      >

镜像站点-[北京]-[美国]-[福建]- | 网站结构 | 广告索引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5-7 18:58 , Processed in 0.13465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