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社日沐古风 钟茂富 客家地区,社日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春牛舞和采茶舞还没有结束,村村寨寨,远远近近,但闻社鼓咚咚,社宴正酣,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古时,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得封土立社,用以祈福振功。其所祈之神曰社,而祀神之所亦曰社。所谓社日,就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客家人叫得很通俗,把社神叫做“土地伯公”,稷神叫做“五谷菩萨”。他们多在村头路口选择松柏等苍翠树木,“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 社,分春秋两社。春社为祈而秋为报,两者都有酬神欢宴的意思。二月春社,正值农时初始,祭神以祈丰收;八月秋社,酬神赐以丰收。这一仪式在汉以前已有记载,多为宫廷主办。到了宋代逐渐走向民间,无论春社秋社,州县都祭社稷,用“社饭”宴请宾客,同时以米糕、社酒相互馈送。而现在农村,已婚妇女皆归娘家,外公姨舅以新葫芦儿、枣儿相送,第二天她们手携花篮、果实、食物而归。 其实在乡村里,土社土祠已成邻里父老常年集合结社议事的处所,有集会结社的意义。特别有趣的是,在多神崇拜的客家地区,只有有益于村民的神才显得重要,同时因兼容并蓄讲究实用,因而他们的酬神仪式往往显得不够庄重严肃。在社日里,不分男女老幼,男人喝酒吃肉,妇女藉此闲暇,与父兄丈夫一道同享春社之乐。有诗专记春社之乐——“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如此一醉,娱人祀神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世俗和功利显得尤为突出。在不忘社稷,不忘土地之根本的背后,客家社日热闹非凡,其乐融融,俨然一幅古风独存的风俗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