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09|回复: 0

传媒泼口采风波,脱手翻云覆雨(军队武警对联)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6

回帖

17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56
发表于 2014-7-6 20: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社会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心理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开创了心理战的新领域--网络心理战。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世界上迅速普及,如今中国网民已超过4亿跃居世界第一,年轻人获得的信息一半以上已靠网络,藉此,国内外敌对势力对华发动了强大的
网络心理战
唇枪屁眼,黑客偷天网络
舌剑心神,狂媒蔽日风云
福州高秋霖撰句
网络心理战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①2008年的拉萨“3 14”暴乱,②2008奥运会前新疆出现的多起恐怖袭击,③2009乌鲁木齐发生的死亡上百人“7-5”血腥暴力事件,都有敌对网络心理战煽动的作用。
对于目前国力已经非常强大的中国而言,传统的安全威胁即外来军事进攻已很少发生,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却日益增多,网络安全便是其中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敌对势力不仅通过网络窃取情报,而且大量传播虚假信息,以心理宣传心理欺诈和蛊惑等手段煽动不满,制造民族仇恨乃至组织暴乱和分裂组织。尤其是“藏独、东突独、台独”以及法轮功等组织在境外设立专门网站并不断提高技术渗透手段,对大陆网民进行从历史到现实多方位心理歪曲导向
国家安全对国家安全的理解和概括,一般是指作为政治权力组织的国家机器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它包括①国家独立,②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③相关的国家政权、④社会制度和⑤国家机关的安全。广义的国家安全包括国防、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隐蔽战线等方面,狭义的国家安全仅指隐蔽战线安全。
【网络心理战】网络心理战是运用心理学原理,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通过心理宣传、心理欺诈和心理威慑等手段,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军民的一种作战行动。
【唇枪舌剑】形容言辞锋利,争辩激烈。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也曾经略略的赶了一下热闹,在许多唇枪舌剑中,以为那时我发表的所说,倒也不算怎么分析错了的。” 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换唇枪舌剑,议倾坛席。”
【屁眼】肛门。《水浒传》第三回:“﹝鲁达﹞便骂道:‘这厮们挟着屁眼撒开,不去的洒家便打’”。鲁迅《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所以批评家的指摘是要的。不过批评家这时却也翘起了尾巴,露出他的屁眼。”
【心神】①心思精力。语出《庄子·在宥》:“解,莫然无魂。” 北周  庾信 《代人乞致仕表》:“心神已弊,晷刻增悲。” 唐  姚合 《武功县居》诗:“簿书销眼力,杯酒耗心神。” 清  孙枝蔚《客句容五歌》之四:“俸金特寄虽无几,能无忧惧劳心神。”②心情;精神状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唐  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承命震骇,心神靡宁,顾已惭腼,手足失措。”
【黑客】(hacker )利用系统安全漏洞对网络进行攻击破坏或窃取资料的人。 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早期在美国的电脑界是带有褒义的。但在媒体报导中,黑客一词往往指那些“软件骇客”(software cracker)。黑客一词,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网络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对这些人的正确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译成“骇客”。
【狂媒】狂态(狂热、狂妄、狂放、狂厉、狂蔽、)的(敌对)传的播媒介。
【偷天换日】比喻用欺骗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平山冷燕》第十一回:“偷天换日出予手,誰敢笑予誇大口。”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人家说他是做外国人的生意的,偷天换日,花头多着呢!” 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这些偷天换日的把戏,他一个小小职员怎么有资格学样?”
【网络】①网状物。《北齐书·薛琡传》:“自制丧车,不加雕饰,但用麻为流苏,绳用网络而已。” 唐  杜宝《大业杂记》:“﹝干阳殿﹞其柱大二十四围,倚井垂莲,仰之者眩矅。南轩垂以珠丝网络,下不至地七尺,以防飞鸟。”②比喻法令。《汉书·朱博传》:“网络张设,少爱利,敢诛杀。” 明  唐顺之《赠宜兴尹林君序》:“后为吏者见民之饶给又蠢蠢易笼也,则多张网络侵渔之,故民生日以殚蹙而奸伪萌起。” 清  唐孙华《赠同年赵蒙泉》诗:“桎梏陈五刑,网络施七覆。”③收罗;概括。 唐  司马贞《补<史记>序》:“然其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异左氏之微婉,有南史之典实。” 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陈白露是主线,靠她把剧情和那些人物勾结、网络起来。”④电路或其一部分的总称。网络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内部参数(电阻、电感和电容)随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及方向有无变动,分成“非线性网络”和“线性网络”;按内部是否含有电源(如电池、电子管等),分成“有源网络”和“无源网络”;按向外伸出接线端的数目,分成“二端网络”和“四端网络”等。⑤网络原指用一个巨大的虚拟画面,把所有东西连接起来,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风云】①风和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林壑清其顾盼,风云荡其怀抱。” 闻一多《红烛·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②指天文、天象。《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杨由﹞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水浒传》引首:“那时西岳华山有个 陈抟 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③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 唐  王涯 《从军词》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 徐朔方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④《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 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  虞之禅,不阶 汤  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唐  王勃《上明员外启》:“神交可托,风云于杵臼之间。” ⑤比喻时势。《后汉书·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于刘  项,将军权重于淮阴,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⑥谓凭借时势。 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 高祖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 明  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骅骝欲骋,鱼龙将化。” 轰天雷《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⑦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藴风云,身负日月。” 李善 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 唐  王勃《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龌龊,抱风云者几人。” 金  元好问《解剑行》:“壮怀风云郁沉沉,惭媿漂母无千金。”⑧谓风流超群。 唐  卢纶《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怅心。”清  张佩纶《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⑨比喻地势高远。《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絶,风云通。” 刘逵 注:“径路絶者,人道断絶;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 衡  巫 ,风云之路千里。” 唐  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葢转风云之路。”⑩比喻高位。《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 吕延济 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于浅水以游于风云之中也。”明  浚川《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铲断了风云路。”
网络心理战【案例】(一)新疆暴乱与(东突)网络煽动
心理作战这一积淀着高智商的特殊作战样式,可谓与人类战争史始终相伴。古《三十六计》云"攻心为上",就是人类军事史上对心理战最早、最精辟的定义。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心理战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互联网可以轻松地被敌对一方用来完成以前艰难的刺探情报、负面宣传、传递消息、破坏心理战等工作,而网络心理战也被当代军事家称为“区别于陆战、空战、海战的第四种作战样式”。
近年来,国际反华势力为打压中国崛起,特别加强了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支持,伊斯兰极端势力网站经常能设法跳过国内的网上屏蔽,同新疆的众多电脑链接。一些因生活不如意且心理不平衡的维族年轻人看到网上鼓动“驱汉”和鼓吹“圣战”的宣传,加上有关美女视频来诱惑他们通过“杀汉人”便可“升天堂”享尽快乐,使催生了狂热极端意识。个别人又如中魔一般,不惜把自己做成“人体炸弹”,在北京奥运会前制造了不少次自杀式攻击。当时军警严密防护,袭击多未得手,却造成了很大影响,形成了潜在的动乱之源。
50多年来民族冲突中死人最多的“7-5”事件于2009年7月在乌鲁木齐突发,是“东突”势力利用网络进行煽动和组织的典型事件。此事的导火索是广东韶关6月26日发生的群体斗殴事件,两名维吾尔族打工者由此死亡。由于这一民事案件牵涉到复杂的民族关系,有关部门顾虑重重怕扩大影响而在新闻中不报消息。“东突”势力却利用官方沉默的“时间差”,在网络上大肆造谣,并将以色列打死巴勒斯坦女孩的模糊血腥录像贴到众多维吾尔语网站上,解说成广东韶关汉人殴打维族女工的镜头。据称当时至少有几十万人看到影像,并造成“义愤填膺”,一些人乘机叫嚷要“以血报复”。
7月5日下午,“东突”骨干分子主要依靠手机和网络动员,煽动大批学生矛和狭隘民族观强烈的人“6·26”事件上街示威,一些受过政府打击的刑满人员和找不到工作而对社会不满的街头混混(大都来自贫困的南疆)则乘机打人、抢劫和放火,天黑后还四处用刀袭杀汉族过路者。随后,公安系统为切断暴乱者的联络,中断了新疆的网络和手机服务,这虽使分裂势力指挥困难并失去重要煽动源,但同时也给当地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何况这种方式只能暂时治标而无法治本,敌对网络心理战攻击已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网络心理战【案例】(二)网络舆论与心理攻势
自从核弹出现并在世界上达成“毁灭恐怖平衡”后,各大国之间便难以发生热战而长期实行冷战,心理战又成了打击对手的主要手段。50年代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便说过:“在宣传上花一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5美元,”西方的大众传媒从此成了宣传攻势的先锋。如果说报纸推动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线电广播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心理战主角,而网络和电视又变成当代实施心理攻势的主要武器。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这一新兴媒体可谓最大限度地深入了大众,还由单向接受变成可双向互动,敌对宣传势力自然又把重点由广播电视转向网络
信息是除物质、能量外,存在于客观世界的第三大要素。在全球 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建立的新形势下,信息已成为政治和外交的武器,使用得当可动摇一个国家的政权
今天的中国一半以上的中青年都经常上网,一些歪曲真相和蛊惑人心的传言就此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远比官方的“正面教育”传播面广阔。妄想动摇和推翻中国政府和执政党的势力,采取颠倒历史、歪曲现实、诡测未来多管齐下的方式进行煽动。
在历史领域,涌来了大量贴子用于歌颂过去被中国革命推翻的国民党政权,以否定共产党人领导革命的合理性,并渲染和夸大解放后执政党的错误以否认其现在领导的合法性。
在涉及现实问题时,网络上又出现了大量针对社会弊病进行夸张煽惑的贴子,甚至凭空造谣来鼓动不满。至于谈到未来,则有大量“唱衰”和危言耸听的诡测,目的是使人丧失信心并出现恐慌。
网络心理攻势的覆盖面,涉及到经济、外交、民族、宗教、军事等诸多方面,却都服务于扰乱人心和推翻现有政权的目的。当前和平时期,虽然没有真枪真炮的军事斗争,但不流血的硝烟信息战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重大政治新闻传媒对于信息的争夺同样事关国家安全,其意义又远远超出属于传统新闻传播的内涵,成为打击潜在或公开对手舆论战
过去很长时间里,面对一些蓄意攻击和丑化中国的媒体和网站,国内一些人仅仅用“求实”一类“新闻道德”来加以评说,告诫其不能无中生有。然而,从十多年来的国际军事冲突和高技术局部战争实际看,西方国家新闻传媒实施的信息舆论攻势已经否定了这种观念。他们在政治媒体传播中虽经常有意标榜自己“真实”、“客观”,其实则是根据国家战略需要蓄意制造各种虚假信息,达到误导和欺骗公众舆论的目的。例如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轰炸南斯拉夫制造借口时,使散布“血洗科索沃阿尔已尼亚村庄”的虚假信息。美国官方为出兵伊拉克,又捏造出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舆论,事后其自己也承认这纯属子虚乌有,但美攻占伊拉克的目标却已经达到
西方对中国的网络和媒体的舆论攻势,在2008年拉萨“3·14”事件中使体现为歪曲事实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明明是当天上午大批喇嘛和受煽动的街头无赖蜂起打砸、哄抢汉回族商店,并在十几处燃起大火,而多数欧美煤体却口径几乎一致地把这种赤裸裸的暴力犯罪说成“和平示威”;
不少西方主流电视台和新闻网站还把尼泊尔军警殴打抓捕藏示威者的镜头张冠李戴地说成“中国军警”镇压,即使被海外众多中国留学生在媒体上揭穿后也毫无认错表示。对这些一心想将中国“妖魔化”的人来说,想从传统的新闻客观性原则与其进行辩论,岂不是过分天真和幼稚?
网络心理战【案例】(三)组建“网络警察”,还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武器
对于敌对势力采取的网络心理战固然应有“筑防火墙”一类拦阻措施,但政府重要部门和军方也要重视网络反敌心战研究,构筑起心理防线和技术防线。早在90年代末解放军使建立了心理战试验部队,2000年建立起第一个心理战研究所,“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还被明确写进中央军委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不过目前的网络舆论交锋已经远不仅限于军方,而涉及到亿万民众面前的电脑屏幕,网络上采取有效措施对抗敌对宣传攻势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普遍问题。
组建“网络警察”: 实施技术屏蔽、事后查禁等网络管理防御措施
自新世纪之初起,中国民众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管”组织便随之建立,其主要方法便是以技术手段屏蔽“政治有害”和“黄色”信息。这一措施自然有其必要性,如许多外国政府也建立必要的网络管理措施,防止危害社会的信息传播,韩国等国家还实行了上网“实名制”(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管理还更宽松)。不过单纯的技术屏蔽毕竟有漏洞,何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众多网民己掌握了“跳墙”手段,屏蔽仍是防不胜防。面对多种多样、无孔不入的外来信息渠道,那种事后查禁、网上屏蔽等消极防御措施,势必使自己总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过去面对国际媒体在西藏问题、人权问题等方面的攻击,中国官方经常沉默以对,或让发言人讲几句反驳的套话,不仅不能说服外国人,连国内观众听后也感味同嚼蜡。事实证明,既然舆论战也是一种交锋,硝烟战争中采取消极防御者必败,心理战也同样如此
在心理舆论攻势中,中国应该建立起自身的反击能力,也需要采取打主动仗的方式。2008年奥运会前,中国在海外的广大留学生曾以网络广泛宣传的形式,狠狠回击了反华势力就西藏问题的攻击,初显主动反击的威力。
德国《时代周刊》2008年4月6日的文章中便感叹:
“西方媒体习惯了面对笨拙的、没有创造性的中国媒体。但这次他们遇到了一个新的对手,即中国国民。”在今后的舆论心理战中,主动地驳斥敌对势力的澜言,及时向网民揭穿其谎言,才能改变网络心理战被动局面。
网络心理战【案例】(四)
进行网络心理战的舆论交锋,需要构建足够的中国“特色”理论支撑强大中国特色精神脊梁
20多年来中国在对外舆论战中常处下风,除经济上仍较发达国家有落后之处,还有政治理论基础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回想60年代中共对苏共那场“论战”虽属极“左”之举,但彼时的中国虽穷却显得理直气壮,敢于将 “苏修”攻击自己的文章都登出来并组织全民进行批驳。反观苏联却显得惊慌和理亏,在本国不敢刊登中共的论战文章,还一再呼吁“停止公开论战”。
“文革”结束和随之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过去那种“大批判”气概再也不存,其原因是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信仰缺失价值观念也无法统一,自己对许多概念和理性问题都搞不清楚,又怎能同他人论战?
80年代邓小平就国内改革问题提出一个著名原则便是“不争论”同时也不同外国人搞论战。这位“老练”的政治家根据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深邃的洞察力清楚地看到,面对国内无法统一的思想分歧缺乏争论的理论依托就不如不讲话,90年代以后的“韬光养晦”、“不当头”一类对外政策也是这一观念的延伸。
实行“韬光养晦”政策,确实在中国改革开放中避免一些无谓的口水战,能平息内部争吵而促进经济建设;不过,长此以往,也造成了一代人理论素质的缺失,众多年轻人变成政治水平浅薄的“愤青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应很好地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不能仅追求物质生活满足而忽视有中国特色理论的构建。
网络心理战领域,国人也应提高舆论战能力,有理有力地打击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的攻击,并且要敢打必胜!这样建设的国家不仅有高楼大厦,而且有强大的精神脊梁,面临再大的政治风浪,也才能避免再出大乱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8:08 , Processed in 0.1474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