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86|回复: 0

经济农工商对联 电脑工程师对联 福州开发区联讯电脑有限公司

[复制链接]

0

主题

347

回帖

3827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27
发表于 2014-7-2 22: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云平高级工程师
核芯自然感应传媒讯息
方寸科学精研计算玄机
福州高秋霖撰句
陈云平:高级工程师。男,1967年生于福建邵武煤矿,曾就读于永定矿务局中学,毕业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自动化控制专业。现任福州开发区联讯电脑有限公司总经理。
福州开发区联讯电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经营电子计算机及配件,电子产品,电脑机房设备等。
公司地址:福州市群众东路35号.状元楼 A 座 301。
电话:0591-83331499
【精研】①精心研习。《后汉书·儒林传下·何休》:“ 休为人质朴讷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 宋  司马光《张子厚先生哀辞》:“中年更折节,六籍事精研。” 清  莫友芝《<巢经巢诗钞>序》:“﹝ 郑子尹﹞于前辈述作,爱其补苴昔人罅漏者多,又病其或不免杂博横决,乃复徧综洛  闽遗言,精研身考,以求此心之安。”②犹精深。 宋  苏轼《祭单君贶文》:“博学工诗,数术精研。” 邹韬奋《经历》八:“在那篇说教里特别提出我的名字,说我好得不得了,除学识是怎样怎样的精研通达外,性情又是怎样怎样的谦逊韬晦。”
【感应】①受影响而引起反应。《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汉书·礼乐志》:“《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犹且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宋  周密《志雅堂杂钞·诸玩》:“﹝琴﹞凡动第一弦,则第四弦亦应,自然易动,即以羽毛轻纤之物试之,皆然,此气之自然感应者也。” 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②谓神明对人事的反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神通感应,不可思量。”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幽明感应,祸福萌兆则书之。” 明  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恶有恶报,感应之常。”《清史稿·世祖纪二》:“考之《洪范》,作肃为时雨之征,天人感应,理本不爽。”③物理学名词。指某些物体或电磁装置受到电场或磁场的作用而发生电磁状态的变化。
【計算】亦作“ 計筭 ”。 ①谋划;考虑。《韩非子·六反》:“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三国志·吴志·滕胤传》:“ 恪 曰:‘诸云不可者,皆不见计算,怀居苟安者也。’” 明  张居正《答督抚刘百川书》:“今计筭久远,果便于人,则 曹子 之言,固可从也。”《明史·萧授传》:“ 授沉毅多计算,裨校皆尽其材,而驭军严整。” 丁玲《母亲》一:“大奶奶年轻的时候也不算不精明,可是做丈夫的更有计算,左劝右劝又买些顶精致的烟具,甜言蜜语,就把大奶奶也拖进去了。”②核算数目。《史记·平准书》:“于是以东郭咸阳、 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桑弘羊以计算用事,侍中。”《水浒传》第三九回:“便唤酒保计筭,取些银子筭还,多的都赏了酒保。”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四章:“群众比头一天慌张,要求不要过秤,拿口袋计算,只记下名字就行了。”③算计。谓暗中打别人的主意。《廿载繁华梦》第二回:“且说周庸佑自从计算 傅成 之后,好一个关里库书,就自己做起来。”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任何一句话,在她听来都藏着阴谋,计算。” 孙犁《秀露集·第一个洞》:“就是敌人不出动,我躺在被窝里,想到围在身边有那么些碉堡,有那么多敌人在计算我们,我就焦躁起来了。”
【传媒】(medium)准确及时全面数据发现和传播;实验工具;调查手段。n.环境,媒介,手段n.传播信息的途径,v.制造和传播信息机器,迫使我们的身体对它的工作方式作出反应。实质是承载广告的传播媒体,就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可以是私人机构,也可以是官方机构。传播管道有纸类(新闻纸,杂志)、声类(电台广播)、视频(电视、电影)还有现代的网络类(电脑视频)。分类其实有多种说法。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次使用作为术语,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
【方寸】①方始一寸。极言矮小。《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②一寸见方。《淮南子·说山训》:“视方寸于牛,不知其大于羊;总视其体,乃知其大相去之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有山蜘蛛垂丝如疋布,将及旻 ,旻引弓射杀之,大如车轮。因断其丝数尺,收之。部下有金创者,剪方寸贴之,血立止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五:“《吴书》亦云,‘方围四寸’,则知秦玺方寸耳。”③指心。脑海。 唐  刘知几《史通·自叙》:“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参见“ 方寸心 ”。④心绪;心思;心得。《魏书·董绍传》:“老母在洛,无复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 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遂令边雁转怕人,絶域何由达方寸?” 元 张可久《朝天子·春思》曲:“泪粉涕痕,伤春方寸,飘零寄此身。” 清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你千万不要再存糊涂念头,乱我方寸。”
【核芯】
(附)【核心】中心;主要部分。《英烈传》第四三回:“ 胡深大怒,领三千铁甲兵,杀入重围,把那贼大寨栅登时斫倒,杀到核心。”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海涵①敬辞。谓大度宽容。《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临川王让太尉表》:“陛下海涵春育,日镜云伸,追大道之无私。” 宋  苏轼《湖州谢上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羣生,海涵万族。”②多用为请人原谅之辞。《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晚生才疎识浅,全仗太师海涵。”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得罪,得罪!望乞海涵。”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三四》:“尚希曲予海涵,免施贵骂。”③包含。 宋  苏轼《小儿致语》:“大乐九成,固海涵于杂技。”④这里特以形容电脑的涵蕴信息容量之大。
【天演】谓自然进化。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后二百年,有斯宾塞尔者,以天演自然言化,著书造论,贯天地人而一理之。”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及方法》:“社会主义不独为国家政策之一种,其影响于人类世界者,既重且大,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以北新之懒散,而 上海 新书店之蜂起,照天演公例而言,是应该倒灶的。”
【科学】①科举之学。 宋  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②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们必须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有科学。” 公刘《太阳的家乡》:“这种悲惨的情况,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改变的,根本问题是要办教育,叫人们接受科学。”③特指自然科学。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白吃,白喝,白住,研究科学,研究美术,研究文学,研究他们每个人所喜欢的,为中国,为人类谋幸福。”④合乎科学的;合理的。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不相信恋爱是如此的理智,如此的科学。” 柯岩《奇异的书简·船长》:“多么精细,多么科学!完全是科学家的逻辑!”
【自然】①天然,非人为的。《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汉书·李固传》:“夫穷高则危,大满则溢,月盈则缺,日中则移。凡此四者,自然之数也。”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着,类似图焉。” 宋  欧阳修《明用》:“物无不变,变无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②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后汉书·郎顗传》:“臣伏见光禄大夫江夏  黄琼 ,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 宋  秦观《次韵何子温》:“谈笑自然群吏肃,何须酒后次公 狂。” 巴金《春》十二:“她很激动,不觉微微地红了脸,动作也显得更不自然了。”③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宋  叶适 《台州高君墓志铭》:“华枝蔓叶,自然消落。” 冰心《两个家庭》:“无奈我连米盐的价钱都不知道,并且也不能终日坐在家里,只得听其自然。”④犹当然。《北史·裴叔业传》:“唯应送家还都以安慰之,自然无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催饷的官吏,还不曾转来,一到自然给发。” 鲁迅《朝花夕拾·小引》:“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
【玄机】①天意;天机。《红楼梦》第一回:“此乃玄机,不可预泄。”②深奥微妙的义理。 唐  张说《道家四首奉敕撰》之三:“金炉承道诀,玉牒启玄机。”《五灯会元·罗汉琛禅师法嗣·清凉文益禅师》:“师以玄机一发,杂务俱捐。” 明  冯惟敏《商调集贤宾·喜弟少洲以江省左辖乞休》套曲:“清心读道书,高谈穷妙理,这其间早已悟玄机。”③神妙的机宜、计策。 唐  柳宗元《剑门赋铭》:“喋血誓士,玄机在握,分命貔貅,陈为猗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任你关防严且密,何如一弹破玄机。”④指阴谋。《再生缘》第二九回:“为甚么,伤天害理弄玄机。”⑤天赋的灵性。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兵部员外郎 约 ,汧公之子也,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⑥灵巧玄妙的的机器。
【訊息】信息;消息。 茅盾《报施》二:“对,对,有两年光景没讯息了,他的儿子到处在打听。” 丁玲《母亲》三:“二伯父是出了家的,四五年没听到讯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8:29 , Processed in 0.1262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