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42|回复: 0

龚兴芳读《论语》:善善恶恶而亡

[复制链接]

183

主题

0

回帖

403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034
发表于 2016-11-14 08: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龚兴芳,福建上杭人。高中语文教师、北京大学“云国学”研修班学员、广州养正教育集团讲师。儒学爱好者、传播者,目前专研《论语》。

善善恶恶而亡

《新论》是东汉哲学家桓谭所著的一本哲学著作,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善善恶恶而亡”。

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曾经有一次齐桓公外出,看见一个废墟,就问主人是谁。有人告诉他说:“这是郭氏的废墟啊!”齐桓公又问:“郭氏的房屋怎么会成为废墟呢?”那人回答道:“赞扬好人,厌恶恶人。”齐桓公说:“赞扬好人,厌恶恶人是生存的根本,却反而成了废墟,是什么原因呢?”那人问答道:“赞扬好人却不能任用,厌恶恶人却不能除去。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能用,就会怨恨;恶人知道他看不起而且不喜欢自己,就会仇视他。与好人结怨,与恶人结仇,能不灭亡吗?”

再看《孔子家语·贤君第十三》里面,子路问孔子:

子路问于孔子曰:“贤君治国,所先者何?”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由闻晋中行(háng)氏尊贤而贱不肖矣,其亡何也?”孔子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贤者知其不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贱而仇之。怨仇并存于国,邻敌构兵于郊。中行氏虽欲无亡,岂可得乎?”

可见,作为一国之君,一定要爱才、惜才,还要善于用才。否则就会招致怨言,甚至带来亡国之危。

《论语·微子篇》中有相关的论述: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18·10)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们抱怨不用他们。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周公即周代的姬旦,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姬诵的叔父。伐纣之后,他的封地在鲁。可是因为要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他没空前去受封,就改由他儿子伯禽代领封地。这里,孔子提到周公告诫他儿子伯禽的话,意在劝勉当朝统治者要做好几个方面:不疏远亲属;重用大臣,不抛弃旧友老臣;不求全责备。

“求全责备”的是小人,《论语·子路篇》说清楚了: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13·25)

周公在伯禽前往鲁地受封以前,还对他有过一番告诫。见于《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洗一次头,多次将头发挽起来;吃一顿饭,多次将饭从嘴巴里吐出来。这些表明了周公求贤若渴的心理。这个典故后来被曹操化用在《短歌行》诗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相关链接】《短歌行》(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本文由作者龚兴芳授权印象上杭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5-1-5 07:52 , Processed in 0.11192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