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印象杭川 于 2016-3-9 15:19 编辑
八不食
孔子似乎是个挑剔的美食家。 他在《论语·乡党篇第十》中提到了“八不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10·8)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孔子主张“食不厌精,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不厌细”。然后提出“八不食”,归纳表述如下。 “一不食”,材质霉烂。“食饐(饐,音yì,陈旧。食物放置时间长了)而餲(餲,音ài,变味了),鱼馁(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而肉败(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不食。” “二不食”,颜色难看。“色恶,不食。” “三不食”,气味难闻。“臭恶,不食。” “四不食”,烹调不当。“失饪,不食。” “五不食”,物不当令。“不时(不时,应时,时鲜),不食。” “六不食”,砍割错误。“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不食。” “七不食”,没有酱醋。“不得其酱,不食。” “八不食”,沽酒市脯。“沽酒市脯(脯,音fǔ,熟肉干),不食。” 另外,还谈到吃肉、喝酒和吃姜的问题。“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气,同“饩”,音xì,即粮食)。”“唯酒无量,不及乱(不及乱,乱,指酒醉。不到酒醉时)。”“不撤姜食,不多食。”
[作者简介] 龚兴芳,广州养正教育集团讲师、北京大学“云国学”研修班学员、白砂养正读书会名誉副会长,现任教于上杭一中。两篇原创博文获教育部首届“双推”博客征文大赛二等奖。儒家文化爱好者、传播者,目前专研《论语》。多次应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杭县《客家讲坛》及各中学等单位邀请,开设讲座,宣传儒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