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60|回复: 0

寻找生活中失落的端午旧俗

[复制链接]

0

主题

35

回帖

33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0
QQ
发表于 2013-5-28 09: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河源日报http://www.hakkaonline.com/forum/thread-88701-1-3.html

      在河源,端午节又称“五月节”,自古以来,河源的端午就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节的许多旧俗都已失落。今年端午节,本报记者钻故纸堆、访QQ群、走老城人家,为市民寻找在生活中失落的端午旧俗。

葛藤辟邪,菖蒲给“阿妹”洗澡

    端午节的前一天,家住源城区源西街道办事处一个小区里的曾姨,跟她的儿子,今年30多岁的源城区一中的顾老师讲起了端午节挂葛藤的来历。

     唐末中原大乱,黄巢造反,四处杀人放火。“黄巢的舌头有三个尖尖,杀人如麻!”年近七旬的曾姨听自己的长辈说过这个故事,现在复述时,仍然有点怕怕的。“五月节那天,黄巢来了我们这个地方,天啊,怎么办?大家就躲到山上去,山上长满了野葛藤,密密的,我们躲了进去,竟躲过了黄巢的杀害。”曾姨说,“我们的先人就认为,野葛藤可以避邪,从此,在端午节的时候,就在门窗上挂起葛藤。”

    顾老师其实小时候听过这个故事,但30年过去了,对这个故事,他基本已没有印象了。这个故事让他心里一动,联想起这几天放假,上小学的儿子在看《中华五千年》,“我会把这个故事告诉我儿子,有自己国家、民族的记忆,思考也会不一样。”

     这个故事的版本,在客家地区大同小异,另一个流传更广泛的传说是,黄巢杀来时,见一妇人背长侄而牵幼子,心里奇怪,怎的背大孩子而让小孩辛苦走路呢?问其原因,方知是为存大伯家血脉。于是黄巢嘱其于门上挂黄葛藤。妇人归去,即传言各村照做。而此日,正是端午。

     这几年,曾姨没有跟以往一样,在窗户上挂菖蒲、艾虎,一方面因为身体不如以前的好,另一方面,取材也不容易了。

     往年家住东源曾田时,曾姨的妈妈开过药铺,每逢端午,她都要上山去采5种草药:艾、菖蒲、金银花藤等,每5种草药包成一包,分发给亲友,作平时应急用药,逢有腹泻、发烧、惊吓等病恙时,可用这5种草药来治。“在端午这天采的这5种药,药效最好。”曾姨说。

    前几年,她会把山上采的菖蒲、艾草挂在门户上。这延续了一直以来的河源端午旧俗。清代同治年间编撰的《河源县志》记载,端午,插艾门户间。小儿佩菖蒲,妇人佩艾叶。

     家住源城区上城的刘姨,前些年也还会买来菖蒲烧水给“阿妹”(幼儿)洗澡。刘姨的女儿是个供职于市直单位的公务员,对这个传统,她基本没有再传承,“现在都用热水器啦,还有谁用锡煲来煲洗澡水呢?”
网友“芯雨”也还留有小时候洗“凉水身”(草药澡)的记忆,但现在为人母后,也没有再给自己的孩子洗过菖蒲水。网友“看你往哪跑”是东源人,她小时候,和小朋友到河里洗澡,还“弄些痱子草跟苦瓜藤往身上搓”。

     河源人在端午洗“凉水身”的习俗,自古有之。雍正《连平州志》:端阳“午后采百草煎浴,云除百病”。

    菖蒲水并不只用来洗澡,也能喝,康熙《和平县志》便有记载县人端午“饮菖蒲”。

艾虎悬门除秽,包“黍角”祭祖

     前几年,曾姨还扎制艾虎挂在门上,顾老师只知道是“有脑袋和4只脚的动物”,却不知道就是“艾虎”。
艾虎,是用艾草扎成的虎,人们认为可以辟邪除秽。

     河源其他地区也有在门上挂艾虎的传统。康熙《和平县志》载,“端午各县艾虎于门”。 雍正《连平州志》云:“午日,……门挂昌蒲悬艾虎饮雄黄酒,缝五色小袋,内盛雄黄杂诸香,系小儿臂,名为长命袋。”

    “现在四五年没有扎过了。”顾老师说。

     问及会不会学习扎艾虎,顾老师说,“时代不同了。”也许,他还是会把艾虎做法传承下来,至于儿子将来是不是也会坚持,他说不会干预,毕竟,仍是那句,“时代不同了”。

    在同治年间,河源地区并不把粽子叫“粽哩”,而叫“黍角”。

     康熙《和平县志》、雍正《连平州志》和同治《河源县志》都记载有端午风俗,虽只有寥寥几十个字,仍让人了解到几百年前端午节的美好旧俗。

    端午节,也是河源人祭祖的一个节日,并不仅仅追祭屈原。同治《河源县志》载,旧时,河源县城居民要以“角黍荐祖”,连平亦是“午祭祖作角黍相饷遗”。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顾老师小时候跟着母亲在蓝口摘过箬叶,浸过稻草。箬叶具有天然的防腐作用,用来包裹粽子,能让粽子有很好闻的清香。稻草可扭成筋来扎粽子。

    这个端午节,和大部分人一样,顾老师一家过得很简单,吃着东源蓝口老家亲戚送来的自制粽子和市场上买来的粽子,就把端午节过了。

     吃食方面,除了五谷、蛋肉做的粽子,人们还会在家里准备时令新鲜桃、李,有时,人们把桃子吃完,留下桃核,打磨成各类小饰物,佩戴在身上以避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2 17:23 , Processed in 0.12996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