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7|回复: 0

编排故事胡攻讦,伐罪穷兵黩武(军队武警对联)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6

回帖

17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756
发表于 2014-7-6 18: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英为打伊拉克战争,以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反恐怖”为借口,大肆宣扬此类虚假情报。从而确保其“师出有名”,在政治和战争性质上处于有利地位。由于美英出兵伊拉克找到了“正当理由”,也就从根本上获得了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所渭的“法理心理优势”。
美国法理心理战
编排故事攻讦伐罪穷兵黩武
酿造新闻视听奉辞怵目惊心
福州高秋霖撰句
注释
【法理】①法律;法律原理。《东观汉记·张禹传》:“ 明帝以其明达法理,有张释之风,超迁非次,拜廷尉。”《隋书·裴蕴传》:“ 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 宋  王安石 《未复旧官光禄寺丞赵瑾改大理寺丞制》:“尔造行不谨,陷于法理,比更赦宥,复序故官。” 李大钊《国情》:“以新约法为物,无吾侪管窥法理之余地。”②相术家谓骨法及皮肤纹理。 汉  王充《论衡·骨相》:“非徒富贵贫贱有骨体也,而操行清浊亦有法理。”③佛教语。佛法的义理。《晋书·王珉传》:“时有外国沙门,名提婆,妙解法理,为珣兄弟讲《毗昙经》。” 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唱导论》:“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
【法理心理】
【优势】能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她的棋占着优势。”指超过同类事物中其它情况的形势。 茅盾《船上》:“‘房舱’里的特色是南腔北调占了压倒的优势。”
【心理优势】
【性质】禀性;气质。《荀子·性恶》:“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北齐书·尧雄传》:“ 雄 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 元  白朴《东墙记》第一折:“﹝秀英﹞年长一十九岁,生的性质沉重。” 徐特立 《国民外交》:“自留学 法国者加多,西人深知华人性质日本运动,遂难生效。”质地。 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端砚:下岩色紫如猪肝,密理坚致,温润而泽。储水发墨,叩之有声。但性质坚矿,断裂,尤多瑕疵。”指事物的特性,本质。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芦菔》:“芦菔:性质宜沙地,栽培属夏畦。” 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看广告的种类,大概是就可以推见这刊物的性质的。”
【战争】民族、国家、阶级、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史记·秦始皇本纪》:“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战阵攻守·战争》:“《吕氏春秋》曰:‘ 蚩尤作兵也,利其械。’未有 蚩尤 时,民固削林木以战, 黄帝 与 炎帝战于版泉是矣。为战争起于炎  黄 之际也。” 清  昭槤《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时战争连年,虏氛甚恶,穷沙万里,雪没马鼻,行人迷路。”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一节:“战争---从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泛指争斗,斗争。 唐  吕岩《渔父·活得》词:“龙飞踊,虎狂狞,吐个神珠各战争。”《太平广记》卷五百引唐  皇甫氏《原化记·京都儒士》:“儒士方悟,开门尚自战栗,具说昨宵与物战争之状,众大骇异。” 鲁迅《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在前年和去年,文学上的战争是有的,但那范围实在太小。”
战争性质
【师出有名】《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谓出兵有正当的理由。后即以“师出有名”比喻行事有理。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闻鸡起舞》:“庶几义声昭彰,理直气壮,师出有名,大功可就矣。” 清  李渔《十二楼·夺锦楼》:“亲家知道状词难写……把打坏家人的事都归并在他身上,做个师出有名。” 鲁迅《呐喊·兔和猫》:“况且黑猫害了小兔,我更是‘师出有名’的了。”
(附)【师出无名】谓出兵而无正当理由。语本《汉书·高帝纪上》:“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南朝  陈  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辱告承上党殿下及 匹娄 领军应来江右,师出无名,此是何义?”《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既而 铉入朝,仰而大言曰:‘ 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 清  李渔《玉搔头·逆气》:“所虑者师出无名,难以号令天下。”
【恐怖】感到可怕而畏惧。《六韬·略地》:“城人恐怖,期将必降。”《后汉书·董卓传》:“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 宋  张师正 《括异志·蔡侍禁》:“ 蔡氏举族大恐怖,虽白昼不敢正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 许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复恐怖。” 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谓令人畏惧。 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三分恐怖,七分神秘。”威胁;恫吓。《公羊传·庄公三十一年》“威我也” 汉  何休 注:“以威恐怖 鲁 也。” 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为何耶?”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鬼无所栖,乃来与我争屋,时时现恶状,恐怖小儿女。”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这一世界中人,会轻蔑,憎恶,压迫,恐怖,杀戮别一世界中人。”
(附)【恐怖主义】(terrorism),泛指国际社会中某些国家,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
恐怖主义与“刑事犯罪的国际恐怖活动”(就是指国际罪犯在跨国过程中所采取的犯罪、破坏、恐怖等危害社会的手段、活动)两者所采用的手段和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同小异,但一般说前者具有政治色彩,故又被称为政治恐怖主义。
【反恐怖】
【情报】关于某种情况的消息和报告。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六:“哼!岂有此理!不仅造假情报,而且造假警报!怒火在心里我遏勒不住。” 梁斌《播火记》三九:“一点不错,这是一个紧急的情报,红军要是早接到它,该是多么得利!”
虚假情报】
【编排】按照一定的目的依次排列。 宋  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右臣准宣命,差赴 集英殿 编排举人试卷。”《朱子语类》卷二九:“这一段下连‘巧言令色足恭’,都是一意,当初孔门编排此书,已从其类。” 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三章:“站在这个立场上,来讨论那选择故事,编排情节,以及其它零碎的技巧问题。”调配、安排。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我常常设计把这些人马调度得十分如法,他们服从我的编排,比一匹真马还驯服规矩。”指捏造谎言讥诮别人。 朱自清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而他的读物也推波助澜,将 中国 编排得一无是处,以长他自己的威风。”
①酿造。原专指酿酒,后亦指利用发酵作用酿造蜜、醋、酱等。《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邹阳《酒赋》:“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騃,皆曲湒丘之麦,野田之米。”《三国志·蜀志·简雍传》:“时天旱禁酒,者有刑。” 元  卢挚 《沉醉东风·春情》曲:“残花蜂儿蜜脾,细雨和燕子香泥。” 鲁迅《书信集·致颜黎民》:“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出蜜来。”②酒。《晋书·何充传》:“ 充能饮酒,雅为 刘惔 所贵。 惔 每云:‘见 次道 ( 何充 字)饮,令人欲倾家。’”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那里有凤凰杯满捧琼花,他安排着巴豆、砒霜!”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寒月芙蕖》:“是日,客饮而甘之,固索倾。”③切割拌和;糅合。《礼记·内则》:“鹑羹、鸡羹、鴽,之蓼。” 郑玄注:“酿,谓切杂之也。”④指搀杂,杂凑。《新唐书·儒学传上·马嘉运》:“以孔颖达《正义》繁,故掎摭其疵,当世诸儒服其精。” 清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自序》:“汰旧注之楦酿丛脞,辨新说之穿凿支离。”逐渐形成;造成。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善以化渥,其教令,变更为善。” 宋  辛弃疾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词:“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叶圣陶 《穷愁》:“若贪眠不知添被,则病矣。” 叶圣陶《病夫》:“这里地方也太坏,都市的浊气专给人们病。”
【故事】旧事,旧业。《商君书·垦令》:“知农不离其故事,则革必垦矣。”《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汉书·刘向传》:“ 宣帝 循 武帝 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 宋  胡铨 《戊午上高宗封事》:“ 桧乃厉声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典故。 宋  欧阳修《六一诗话》:“自《西昆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于语僻难晓。”花样。《红楼梦》第六一回:“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闹起故事来了。”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为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题服务的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新闻】新近听来的事。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 唐  李咸用 《春日喜逢乡人刘松》诗:“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 明  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吴俗坐定,辄问新闻。此游闲小人,入门之渐,而是非媒孽交构之端也。”《红楼梦》第一回:“当下哄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袁静 《伏虎记》第四十回:“连长连长,大新闻哪,你这个大活人成了烈士了!”新知识。 宋  苏轼《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时指有别于正式朝报的小报。 宋  赵升《朝野类要·文书》:“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叛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指报纸。亦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吾并将此文译为 英 、 佛 、 露 、 独 各文,送各国新闻登之。” 老舍 《茶馆》第二幕:“ 长辛店 大战的新闻,买报瞧瞧 长辛店 大战的新闻!” 曹禺《日出》第二幕:“我都想过,画报上一定登那么老大的照片,我的,胡四的,我们俩的,报纸每天登着我们蜜月的新闻。”
【攻讦】举发他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北齐书·刘贵传》:“﹝ 刘贵 ﹞性峭直,攻讦无所回避。”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五:“既出之后,不逞之徒或至攻讦阴私,谤讪朝政者。” 茅盾《一个女性》三:“或者他们还要在你面前互相攻讦,讨你的欢喜。”
(附)【jié 入声。①揭发、攻击他人的隐私、过错或短处。《论语·阳货》:“恶讦以为直者。” 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谓攻发人之阴私。” 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八观》:“故曰直者亦,讦者亦讦,其讦则同,其所以为讦则异。” 明  宋濂《送会稽金生序》:“予怪世之士为识不弘,见有才者,位尊则忌其蔽吾名,年少则恶其分吾誉,交排竞,伤至公之道。” 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这不是明明白白的么,报社收津贴,连同业中也互讦过,但大家仍都自称为公论。”②请求;要求。 清  梁章巨《浪迹丛谈·太傅衔》:“妇也今岁七十寿辰,师同人为之制锦称觞,余亦制一联往祝。”③用同“ ”。询问
【视听】看和听。《书·蔡仲之命》:“详乃视听。”《墨子·尚同中》:“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使人之唇吻,助己言谈。”亦指视觉和听觉。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师年七十有六,而精健如少年,尚不稍衰。” 清  魏源《过洞庭》诗之四:“风涛酣视听,天地缺东南。”借指耳目(替人刺探消息的人)《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恪 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看到的和听到的。谓见闻。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臣 悦 所论,粗表其大事,以参得失,以广视听也。”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羯罗拏苏伐剌那国》:“外道于是诵其宗致,三万余言,其义远,其文博,包含名相,网罗视听。” 宋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⑤言路;舆论。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五明扇, 舜 所作也。 舜 广开视听,求贤为辅,故作。”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七章:“自古以来,凡举大事,没有不早定名号,以正视听,号召远近。”
【伐罪】讨伐有罪者。《左传·哀公二十三年》:“以辞伐罪足矣,何必卜。” 晋  潘岳 《西征赋》:“当 光武 之蒙尘,致王诛于 赤眉 , 异 奉辞伐罪。” 唐  韩愈《猫相乳》:“ 北平王 牧人以康,伐罪以平。”
【奉辞】谓奉君主之正辞。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车。” 晋  卢谌《览古》诗:“奉辞驰出境,伏轼径入关。”《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诸镇有不从者,请奉辞伐之。”谓行告别之礼。《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丙子,帝亲行卒哭之祭于几筵殿。戊寅,帝送钦宗虞主于和宁门外,奉辞,遂祔神主于太庙第十一室。”③这里特指通过(如联合国、国会等)授权。
【奉辞伐罪】①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 罚 ”。 蔡沈 集传:“奉帝之辞,罚 苗 之罪。”《国语·郑语》:“君若以 成周 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矣。” 韦昭 注:“ 桓公 甚得 周 众,奉直辞,伐有罪,故必胜也。”《后汉书·郑太传》:“以此三德,待彼三亡,奉辞伐罪,谁敢御之!” 宋  岳飞《奉诏移伪齐檄》:“我今奉辞伐罪,拯溺苏枯。”②这里特指借口通过(如联合国、国会等)授权。对某国进行讨伐。
【穷兵】滥用武力。 银雀山  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秦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絶祀者,穷兵之祸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汉武 穷兵征讨,虚耗海内。”指戍边之兵。 清  李渔《奈何天·筹饷》:“我 阙忠 ,自从离了主人,押着银鞘,前往边疆去处,犒劳穷兵。”
怵目】触目
【穷兵黩武】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 三国  魏  曹丕 《诏王朗等三公》:“穷兵黩武,古有成戒。” 唐  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圣人之德,非欲穷兵黩武。”《明史·范济传》:“毋以穷兵黩武为快,毋以犂庭扫穴为功。” 戎笙 《谈<蔡文姬>中曹操形象的真实性》:“ 曹操虽然在军事上有很深的造诣,但他并不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好战分子。”亦省作“ 穷黩 ”。唐  元结 《系谟》:“不可怙恃威武,穷黩战争。”
【怵目惊心】犹言触目惊心。 闻一多《龙凤》:“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杨旭《检察官汤铁头》:“这个 朱乔甫 ,从受害者揭发的怵目惊心的事实看,无疑是个恶棍。”
(附)【怵】①恐惧,害怕。《文选·张衡〈西京赋〉》:“将乍往而未半,悼栗而怂兢。” 薛综注:“怵,恐也。”蒋子龙《血往心里流》:“大概是个由工人提拔上来的干部,看上去很厉害,工人们都有点他。”②凄怆;悲伤。《礼记·祭统》:“心而奉之以礼。” 郑玄 注:“,感念亲之貌也。”
③诱导;诱惑。《管子·心术上》:“人迫于恶,则失其所好;于好,则忘其所恶。”《汉书·食货志下》:“善人而为奸邪。”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诱也。” 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以近世风俗之流靡,自虽士大夫之才势足以进取,而朝廷尝奬之以礼义者,晚节末路,往往而为奸。” 清  林福祥《平海心筹·三元里打仗日记》:“予连日与杨汝正劝谕数十乡,激以忠义,以利害,于是乡民怦怦欲战。”
【黩武】滥用武力;好战。《后汉书·刘虞传》:“ 瓒既累为绍所败,而犹攻之不已,虞患其黩武,且虑得志不可复制,固不许行,而稍节其禀假。” 唐  元稹 《四皓庙》诗:“ 秦政 虐天下,黩武穷民生。”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 中国的抗战绝不是黩武喜杀,而是以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
【惊心】.惊惧的心境。《战国策·楚策四》:“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唐  刘言史《偶题》诗之二:“得罪除名谪海头,惊心无暇与身愁。”内心感到惊惧或震动。 宋  张耒 《伤春》诗之四:“高楼春昼独惊心,白日闲云亦自阴。” 明  刘基 《松风阁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使人骇胆而惊心。” 老舍《四世同堂》八:“他很希望街上有了惊心的改变,好使他咬一咬牙,管什么父母子女,且去身赴国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1-1 09:33 , Processed in 0.13235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