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 百六峰诗社 淘江书院: 社酒含春,虎卫淘江书院宇; 林涛化雨,龙蟠闽海艺文根。 福州高秋霖撰 附1 百六峰诗社社长 陈明安老师创作《淘江书院重建落成》藏头诗。求步韵和诗、楹联、论文,书画墨宝:
淘水迥環好壯觀,江天一色彩雲歡;
書聲朗朗皆詩韻,院構巍巍是杏壇。 重拓墨池堪洗硯,建修文苑任憑欄; 落霞有意邀吟友,成就宏圖展羽翰。
[size=+0]陈明安(百六[size=+0]峰诗社社长、福州楹联学会副会长)与陈[size=+0]健(福建楹联学会会长) 【社酒】民间于春秋社日祭祀土神,饮酒庆贺,称所备之酒为社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賫送貴戚。” 宋 陆游 《春社》诗:“社肉如林社酒濃,鄉鄰羅拜祝年豐。” 清 吴伟业 《过席允来山居》诗:“社酒已濃茶已熟,客來長繫五湖船。” 【林濤】森林被风吹动发出的像波涛一样的声音。京剧《智取威虎山》第四场:“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望飞雪漫天舞,巍巍丛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 【含春】 ① 含着春色。 南朝 梁简文帝 《列灯赋》:“草含春而動色,雲飛采而輕來。” 隋 江总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② 指带着笑容。《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太太滿臉含春説道:‘好叫老爺得知,倆媳婦都有了喜了。老爺説可樂不可樂?’”《明珠缘》第四一回:“盈盈粉面媚含春,疑是凌波出 洛神 。” ③ 带着春意。犹怀春。 五代 牛希济 《临江仙》词:“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化雨】长养万物的时雨。比喻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教育。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 赵岐注:“教之漸漬而浹洽也。”《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老師文章山斗,門生輩今日得沾化雨,實爲僥倖。” 清 方文 《呈觉浪大师》诗之三:“陰霾時且晦,化雨事原難。自有開宗日,天人合静觀。”如:春风化雨。 【春風化雨】①《孟子。尽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汉 刘向 《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后遂以“春風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与深入。《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 驥兒 承老夫子的春風化雨,遂令小子成名。”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二章:“﹝ 韩燕来 ﹞满想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② 喻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梁斌 《播火记》十九:“将来到了春风化雨的时候,这些火种就会 【虎衛】 ① 五虎卫戍。 ② 守卫王宫或国门的勇士。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虎衛龍墀人不見,戎兵騎馬出蕭墻。” 明 何景明 《关门》诗:“虎衛關門迥, 龍沙 塞曲深。” 【龍盤】亦作“ 龍蟠 ”。 ① 如龙之盘卧状。形容雄壮绵延的样子。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鍾山 龍盤走勢來,秀色横分 歷陽 樹。”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逆节》:“王氣龍蟠,奄有 長江 半,指日 江 東應納款。” 陈去病 《夜宿张家口独步通桥望月》诗:“門外有長橋,蜿蜒如龍蟠。”参见“ 龍蟠虎踞 ”。 ② 形容书法飞动而苍劲有力。《晋书·王羲之传论》:“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 ③ 喻豪杰之士隐伏待时。《三国志·魏志·杜袭传》:“ 襲 避亂 荆州 , 劉表 待以賓禮。同郡 繁欽 數見奇於 表, 襲 喻之曰:‘吾所以與子俱來者,徒欲龍蟠幽藪,待時鳳翔。’” 晋 张协 《七命》:“ 沖漠公子 含華隱曜,嘉遯龍盤,翫世高蹈。”《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標牓風流,遠明 管 樂 。初九龍盤,雅志彌確。” 李善 注:“《周易》曰:‘初九,潛龍勿用’……《方言》曰:‘未升天之龍,謂之蟠龍。’” 【藝】亦作“ 兿 ”。亦作“ 埶 ”。亦作“ 秇”。亦作“ 萟 ”。亦作“ 蓺 ”。“艺”的繁体字。①种植。《书·禹贡》:“ 淮 沂 其乂, 蒙 羽 其藝。” 孔 传:“二水已治,二山已可種藝。”《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明 宋濂 《清风亭记》:“乃於堂之西偏,藝竹數萬竿。” 许地山 《空山灵雨·乡曲底狂言》:“﹝他﹞还艺一所菜园。” ②技艺;才能。《书·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论语·子罕》:“吾不試,故藝。” 邢昺 疏:“試,用也。言 孔子 自云:‘我不見用於時,故能多技藝。’” 宋 陆游 《病中作》诗:“俗巫醫不藝,嗚呼安托命。” 明 沈德符 《野獲编·内阁三·仁智等殿宫》:“其間供事者皆以萟進,或獻詩詞於大璫者亦得之。” 易宗夔 《新世说·巧艺》:“ 萬 年少多材多藝,自詩文畫之外,琴棋劍器,百工技藝,細而女紅刺繡,觕而革工縫紉,無不通曉。” ③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古代教学科目。《礼记·学记》:“不興其藝,不能樂學。”《论语·述而》:“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何晏 集解:“藝,六藝也。” 邢昺 疏:“六藝謂禮、樂、射、馭、書、數也。”《逸周书·籴匡》:“成年穀足,賓祭以盛,大馴鍾絶,服美義淫,皂畜約制,餘子務藝。” 朱右曾 校释:“藝謂六藝。”参见“ 六藝 ”。 ④指经籍。 汉 王充 《论衡·艺增》:“言審莫過聖人,經藝萬世不易。” 明 李东阳 《哭商懋衡侍讲》诗:“講經春殿爐煙煖,校藝秋闈燭影紅。” ⑤艺术;文学。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良質美手遇今世兮,紛綸翕響冠衆藝兮。” 姚莹 《复杨君论诗文书》:“詩文者,藝也。” ⑥区分。《孔子家语·正论》:“合諸侯而藝貢事,禮也。” 王肃 注:“藝,分别貢獻之事也。” ⑦射击的目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弦矢分,藝殪仆。”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射準的曰藝。”《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作“蓺”, 颜师古 注:“蓺爲射的。” ⑧准则;限度。《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歛無度;宫室日更,淫樂不違。” 杜预 注:“藝,法制也。” 杨伯峻 注:“藝,準則。言所布政令毫無準則。” 宋 沈俶 《谐史·戴献可仆》:“﹝ 戴伯簡 ﹞用度無藝。” 清 薛福成《应诏陈言疏》:“取之無藝,用之愈奢。” 【書】“ 书”的繁体字。①书写;记录,记载。《易·繫辞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传·隐公四年》:“ 衛 人逆 公子晉 于 邢 。冬,十二月, 宣公 即位。書曰: 衛 人立晉 。”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赬莖素毳、并柯共穗之瑞,史不絶書。”清 昭槤 《啸亭杂录·成王书法》:“又嘗見 康熙 中某内監言其師少時猶及見 董文敏 握筆,惟以前三指握管懸腕書之。”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有一段话,我觉得很好,曾请曾秀苍 同志书为小幅张贴座右。” ②字,文字。《荀子·解蔽》:“故好書者衆矣,而 倉頡 獨傳者,壹也。”《史记·项羽本纪》:“ 項籍 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項梁 怒之。 籍 曰:‘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唐 杜甫 《客从》诗:“珠中有隱字,欲辨不成書。”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大字帖》:“字僅蠅頭細書。” ③字体;字形。《汉书·艺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五:“古隸之書起於 秦 ,省篆爲隸。”《水浒传》第七一回:“取過石碣看時,上面乃是龍章鳳篆蝌蚪之書,人皆不識。”④指六艺中的六书之学。《周礼·地官·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郑玄 注:“書,六書之品。” 贾公彦 疏:“六書者,先 鄭 云: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 孙希旦 集解:“書、計,即六藝中六書、九數之學也。”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臣得所管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及書、筭、律等七館學生 沈周封 等六百人狀。” ⑤书法。 唐 孙过庭 《书谱》:“自 漢 魏 已來,論書者多矣,妍蚩雜糅,條目糾紛……徒使繁者彌繁,闕者仍闕。”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六:“﹝ 米元章 《論書》:﹞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爲集古字,蓋取諸家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 朱建新 《〈孙过庭书谱笺证〉序例》:“ 唐 孙过庭 《书谱》,为历代论书名作之一。” ⑥指书法作品。《晋书·王羲之传》:“因謂姥曰:‘但言是 王右軍 書,以求百錢耶。’姥如其言,人競買之。”《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求書者坌集,竟日作字。” ⑦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论语·先进》:“何必讀書,然後爲學?”《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申子 、 韓子 皆著書,傳於後世,學者多有。”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三:“ 真宗 聽政之暇,唯務觀書。”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我的母亲姓 黄……所读的书也似乎较爸爸读的稍多。” ⑧特指某一种专著,如占兆书、历书等。《书·金縢》:“乃卜三龜,一習吉。啓籥見書,乃并是吉。” 孔 传:“開籥見占兆書,乃亦并是吉。”汉 贾谊 《鵩鸟赋》:“異物來萃兮,私怪其故;發書占之兮,讖言其度。” 唐 包佶 《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诗:“喪馬思開卦,占鴞懶發書。” ⑨指盟辞。《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則欿,用牲,加書,徵之,而騁告公,曰:‘大子將爲亂,既與 楚 客盟矣。’”杨伯峻 注:“欿亦作坎,挖坑。用羊或牛,加盟書於牲上,僞作太子曾與 楚 客盟之跡,而己驗之。” 晋 陶潜 《命子》诗:“書誓 山 河 ,啓土開封。” 逯钦立 校注:“ 李 注:‘ 高帝與功臣盟,使 黄河 如帶, 泰山 如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書誓 山河 ,謂此盟也。’”⑩文书,文件。《书·顾命》:“太史秉書,由賓階隮,御王册命。” 孔颖达 疏:“太史持策書顧命欲以進王。”《周礼·天官·序官》:“司書上士二人、中士四人。” 郑玄 注:“司書主計會之簿書。” 贾公彦 疏:“注言簿書者,古有簡策以記事,若在君前以笏記事,後代用簿;簿,今手版。”《礼记·曲礼下》:“振書端書於君前,有誅。” 孔颖达 疏:“臣不豫慎,若將文書簿領臨時乃拂整,則宜誅責也。”《汉书·张苍传》:“ 張蒼 , 陽武 人也…… 秦 時爲御史,主柱下方書。”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或曰主四方文書也。’下云 蒼 自 秦 時爲柱下御史,明習天下圖書計籍,則主四方文書是也。”如:证书;申请书。11.文体名。用以铺叙国家典章制度。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爲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本紀以述皇王,列傳以總侯伯,八書以鋪政體,十表以譜年爵,雖殊古式,而得事序焉。” 唐 刘知幾 《史通·书志》:“及 班 馬 著史,别裁書志……原夫 司馬遷 曰書, 班固 曰志, 蔡邕 曰意, 華嶠 曰典, 張勃 曰録, 何法盛曰説,名目雖異,體統不殊。”12.文体名。用以陈述对政事的见解、意见。 汉 王充 《论衡·对作》:“上書奏記,陳列便宜,皆欲輔政。今作書者,猶上書奏記,説發胸臆,文成手中,其實一也。夫上書謂之奏記,轉易其名謂之書。” 姚华 《论文後编·目录中》:“書以言事,行上行下,平行往復,統謂之書。故二十九篇誓誥與命十居五六,皆曰書也。書者總言,析曰誓誥、曰命誓。命以上行下,誥則上下通行,意猶告也。平行用告,更不待言。古人事簡,體無多制。 周 末用書更盛。”13.指书信。《左传·昭公六年》:“ 叔向 詒 子産 書……復書曰:若吾子之言。僑不才,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红楼梦》第八五回:“過了兩日,只見小厮回來,拿了一封書,交給小丫頭拿進來。”14.某些曲艺的通称。《老残游记》第二回:“明兒 白妞 説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陈云 《关于评弹》:“新书我听得不多。”15.指《尚书》。《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徵圣》:“《易》稱‘辨物正言,斷辭則備’;《書》云‘辭尚體要,弗惟好異’。” 姚华 《论文後编·目录上》:“《書》之爲文,篇二十有九。體綜爲四:一典,二謨,三誓,四誥。”16.姓。 明 有 书永琇 。见《万姓统谱·鱼韵》。 【書院】 ① 唐 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 玄宗 开元 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卷六四,《新唐书·艺文志一》、《百官志二》、《张说传》。 ②宋 至 清 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 宋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 元 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 明 清 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 清 光绪 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参阅 宋 王应麟 《玉海·宋朝四书院》、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州郡书院》、《元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藝文】亦作“蓺文”。 ① 六艺群书之概称。 汉 班固 《典引》:“苞舉藝文,屢訪羣儒。”《南史·隐逸传上·雷次宗》:“時國子學未立,上留意藝文……凡四學並建。” 宋 司马光《仁宗赐张公卿书记》:“當是時,國家中外無事,天子方嚮藝文。”参见“ 六藝 ”。 ② 辞章;文艺。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心悦蓺文,學不爲禄。” 唐 白居易 《赋赋》:“四始盡在,六義無遺,是謂藝文之儆策,述作之元龜。”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楊娃 亦稱 楊妹子 , 宋寧宗 恭聖皇后 妹,以藝文供奉内廷。”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 希臘 、 羅馬 科學之盛,殊不遜於藝文。” ③ 见“ 藝文志 ”。 【院宇】有院墙的屋宇;院落。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清》:“ 清 巡視院宇,兼啓東西門,情意飄飄然,自謂永棲真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院宇深,枕簟涼,一燈孤影摇書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過數折曲欄,又是别一院宇,垂楊數十株,高拂朱簷。” 萧红 《手》:“我们下着楼梯,经过了院宇,在栏栅门口, 王亚明 也赶到了。” 【文根】 附2:闽候百六峰诗社征诗、征联、征文启事 ____ (诗社〉吟长: 前年(2010年),我百六峰诗社二百周年庆典,顾问黄春平、林炳镛、林明海、林功佑、林晓等,倡议重建淘江书院为诗社社址。淘江书院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十年(1446年)。年久倒塌,计划筹资一百八十余万元重建,年内落成。书院前埕保留椭圆"鸭蛋池",池泉清澈深幽,乃尚 干五虎山龙山支脉下的碧玉潭,千年不枯,为尚干古镇酿酒佳泉。 清光绪元年0875年),帝师陈宝琛在"淘江书院"并排倡办"陶南书院"并手书两书 院匾。 民国政府主席林森,以两书院为基础,捐资创办"省立福州乡村师范",即今闽侯县第二 中学前身。 百六峰诗社成立于清嘉庆十五年0810年〉其前身为明代的"茶峰诗社"、宋代的"花溪吟社"。诗事活动多在陶南书院、淘江书院、花溪观音阁、文昌阁、奎光阁等地。以上均在闽侯二中校内,今尚存。 中华五千年文化,灿烂辉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应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明确提出:现在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把中国建成经济大国,更要成为文化强国。 中国是诗的国度、福州乃诗之都,福州特色的折技诗己申请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一代又一代的百六峰诗人,不负天地的赐予和厚爱,以诗人独具的犀利眼光和敏锐触角与历史以及种种物象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多有鸿篇。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杨凡曾作序文: “ 闽侯七里地方,在五虎山脉百六峰处,蕴山川灵秀,得海洋风气。商贾云集,人文鼎盛。此地有茂林秀竹、花溪淘江,先贤手迹、志士遗踪。淘江、陶南两书院并峙,花溪、百六峰诗社相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章汉先生亦有序文"天地间最神秘而耐读的是天人合一的文章。百六峰诗社的鸿声雁影,向不为时空国限所羁。无论新篇旧制,不分七里九邻,都在审美诉求的激发和怂恿下,承同光之余绪,把清流之新声,或联吟透曙,或索句忘寒,乐此不疲,妙构迭出,而各领风骚,令远近瞩目。" 百六峰诗社社长陈明安作《淘江书院重建落成》藏头诗,求步韵和诗、楹联、论文,书画墨宝尤佳。各位吟长大作,请于2012年4月底寄: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21号14座 203室陈明安收。邮编350007,联系电话: 13515001703 百六峰诗社社址-----淘江书院,落成大典将邀请文化名人和各诗社代表及本社全体社员参加。会上发行诗文专集,凡入选的诗文作者均有奉赠。 专此,顺祝吟安! 附3.征文题目供选择 1、百六峰诗社历史 2、百六峰诗社与五虎山 3、百六峰诗社与折枝诗 4、百六峰诗社与陈宝琛、林纾、沈葆祯、林森 5、百六峰诗社在榕城芙蓉园(今朱紫坊花园弄〉办城学 6、百六峰诗社与《壶天笙鹤» «雪鸿初续集》 7、百六峰诗社与郑丽生 8、文昌阁伴夜、陶楼唱和、奎光阁诗钞 9、百六峰三友:林幼安、虞九钟、少田臣(清代) 10、怀念复社发起人林宣孙 11、怀念已故老社长林朝绥、林佑润 12、怀念己故社友林慈南、林启鼎、陈曦…… 13、尚干林子良家的植柱保留有林碟亮(林森代笔〉楹联 14、尚干“百草三”发现林幼安楹联原迹 15、清代有关百六峰诗抄 16、清代百六峰诗社主事者:进士林椒辰、举人林翰西、秀才林幼安 17、陈宝琛与百六峰诗社社员林汉棠往来诗稿真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