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镇海楼: 闽月共潮声,福缘海市开元气。 唐山舒水韵,屏息台风练雨丝。 福州高秋霖撰 【闽月】 【唐山】①华侨对祖国的习称。福州流传着许多“唐山过台湾、下南洋”的故事。 许地山 《商人妇》:“我想你瞧我底装束像 印度妇女,所以猜疑我不是唐山 人。” 秦牧 《黄金海岸·五十年的沧桑》:“南军北军总在打仗, 唐山总没有个安宁的日子。”①河北唐山市。③复姓。《汉书·礼乐志》:“又有房中祠乐,高祖 唐山 夫人所作也。” 颜师古注引 韦昭 曰:“ 唐山 ,姓也。” 【潮声】即潮音。潮水的声音。亦指僧众诵经之声。 宋 范成大《宿长芦寺方丈》诗:“夜阑雷破梦,欹枕听潮音。” 明 屠隆《昙花记·还乡报信》:“明日里幢盖来临,开法界,听潮音。” 清 黄景仁《张鹤柴招集赋得寒夜四声·梵声》诗:“潮音初浩荡,尘梦一惺忪。” 【水韵】 【福缘】受福的缘分;福分。《前汉书平话》卷上:“ 高皇 赞 陈豨一絶诗云……料尔福缘名分薄,何能端坐镇方隅?” 明 谢谠《四喜记·仁主赐婚》:“花烛红摇,感君恩似海,特赐鸾交,牵红处自庆福缘非小。” 【屏息】①犹屏气。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惧。《列子·黄帝》:“ 尹生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复言。”《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上变者徧天下,人人屏息,无敢议。” 茅盾《锻炼》十五:“全场屏息望着她,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严肃,眼光都很沉着。”②指寂静无声。《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兵过城下,城中屏息偃旗。”③犹敛迹;消失。 晋 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官闲事简,民人怀感,盗贼屏息。” 宋 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收复漳 泉 , 洪进屏息。”④抑止,停息。 明 胡应麟《诗薮·元》:“百年河 患,一旦屏息,海内名士咸有颂章。” 乌兰汗《心》:“周围的人都屏息了呼吸,似乎唯恐扰乱了这片意味深长的友情的氛围。”⑤古代用以掩蔽口鼻之物。 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屏息》:“太常供奉祭品如羹醢之类,其捧献人口鼻用物作长袋系于颈后,俗名抿须,非也。志名曰屏息。太庙以黄罗,它祀以红纻绢为之。 【海市】①海边城市。 唐 鲍溶《采葛行》:“蛮女将来海市头,卖与 岭 南贫估客。” 清 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富民说》:“上溯 康 干之际,税厘不征而度充,海市禁而阛阓足。” 陈毅 《初游青岛》诗:“海市灯辉煌,海水漫无边。”②这里特指左海之滨的省会城市--福州市。③大气因光折射而形成的反映地面物体的形象。旧称蜃气。 晋 伏琛《三齐略记》:“海上蜃气,时结楼台,名海市。”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异事》:“ 登州 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蛟龙附蜃》附录:“﹝蜃﹞能吁气成楼台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老残游记》第一回:“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 杨朔 《海市》:“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参见“ 海市蜃楼 ”。 【台风】 【开元】①开始新的纪元。《汉书·李寻传》:“ 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②泛指开端,开头。 汉 班固《典引》:“厥有氏号,绍天阐绎,莫不开元于太昊 皇初之首。” 南朝 宋 传亮《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追甄墟墓,信陵 尚或不泯,况瓜瓞所兴,开元自本者乎?” 南朝 梁 沈约《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帝居在震,龙德司春。开元布泽,含和尚仁。”③指开国。 汉 班固 《东都赋》:“夫大 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 南朝 齐 萧道成《即位告天文》:“阐极则天,开元创物。”④指 开元寺 。 宋 苏轼《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诗:“何处访吴 书, 普门 与 开元 。 开元 有东塔, 摩诘 留手痕。”参见“ 开元寺 ”。 【雨丝】①如丝的细雨。 唐 皮日休 陆龟蒙《独在开元寺避暑颇怀鲁望因飞笔联句》:“筠簟临杉穗,纱巾透雨丝。” 元 马祖常《古乐府》:“天上云片谁剪裁,空中雨丝谁织来。” 清 陈维崧《河渎神·题秦邮露筋祠》词:“漠漠雨丝飘碧瓦,人在女郎祠下。” 巴金《发的故事·雨》:“我的眼光透过玻璃望出去,只看见模糊的一片雨丝。”②即丝雨。像丝一样的细雨。 唐 周彦晖《晦日宴高氏林亭》诗:“云低上天晚,丝雨带风斜。” 明 俞国贤《展先子墓晚归即事》诗:“罢扫春山归路迟,东风丝雨带寒吹。” 清 曹寅《中秋西堂待月》诗:“空香浥路飘丝雨,重縠流云裹佩环。” 瞿秋白《赤都心史》十九:“阴晴不定的天色,凄凄的丝雨,心神都为之忧黯。” (附)【雨丝风片】细雨微风。多指春景。 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浅!” 清 王士禛《秦淮杂诗》之一:“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花月痕》第五二回:“镜里蛾眉天样远,画帘外雨丝风片。” 【元气】①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汉书·律历志上》:“太极元气,函三为一。”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元气始起于子,未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 唐 陈子昂《谏政理书》:“元气者,天地之始,万物之祖。” 宋 曾巩《地动》诗:“吾闻元气判为二,升降相辅非相伤。”②泛指宇宙自然之气。《楚辞·王逸<九思·守志>》:“食元气兮长存。”原注:“元气,天气。” 唐 刘长卿《岳阳馆中望洞庭湖》诗:“迭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郭沫若 《颂武汉》诗:“混茫元气连三镇,骀宕东风遍九垓。”③指人的精神,精气。《后汉书·赵咨传》:“夫亡者,元气去体,贞魂游散,反素复始,归于无端。” 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凡人元气重十六两,渐老而耗。张公 所耗过半矣。”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有了元气的我,就走进夜的都市的腹心,领略异地的新鲜的情调。”④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后人论我宋元气,都为 熙宁 变法所坏,所以有 靖康 之祸。” 清 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治国之道,先在养其元气。”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去年北大的社联,又遭受了一次严重的破坏,元气大伤。”⑤中医学名词。人体的正气,与“邪气”相对。 宋 龚鼎臣《东原录》:“譬诸疾病者,元气已虚,邪气已甚,姑以平和汤剂扶持之可也。”《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医者﹞说道:‘这般克罚药,削弱元气。再服几剂,就难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