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11|回复: 0

栉风沐雨莲花瓣 执锄操耒冶丹灵(夜战挑灯双抢 文革文学 劳改农场的三伏天)

[复制链接]

0

主题

347

回帖

3827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27
发表于 2014-7-3 09: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夜战挑灯双抢 ---劳改农场的三伏天
战酷暑,抗高温!连队“关心群众生活“每人发一顶草帽。抢收抢种赶节气,全连干战齐上阵。
老赤脚医生游炳发与卫生员林培元从山上采来的防暑中草药茶熬成的一桶桶汤药,由通信员林谷园、炊事班长施光雄送到各个田头。
山头喇叭不停地播放看语录歌“下定决心,不怕牺,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铿锵地朗诵着毛主席语录:“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但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我们就死得其所。”
陈爱武等好几个女战士中暑昏倒抬到树荫醒来,休息片刻又投入战斗。
武夷》
栉风沐雨莲花瓣
执锄操耒丹灵
飒颂马列肝鬲
荜路篮缕武夷
高秋霖作于1972年双抢(兵团八团八连青溪农场)
双抢期间作息表:
早工:早5点~7点。
上午:7点半~11点半。
下午:2点~6点
晚上:7点~9点
女排挑灯夜战:
全连还剩3亩。为了赶上节气,连队党支部决定当晚点火把挑灯夜战,女排战士在陈雪娣李美兰的带领下在当天夜半终于将秧苗全部下田。
一趟双抢女排一个个都“蒸”成了“红年糕”,有的连瘦6.5公斤。据说,双抢过后,八连女排战士普遍得了妇科病。
战士心中的女英雄:
陈雪娣、李美兰、杨玉妹、王凤鸣……至今你们仍是我们兵团八团八连的男同胞们心中爱慕脚踏实地、勤劳善良,当之无愧巾帼英雄。
八连三排10班:
我们八连三排8班朱望生、9班□□□、10班班长程苏群指挥下,割稻打稻颗粒归仓。实践出真知,割完稻,我们又都成了驭牛犁田耙田的好把式。“呃---驾!”的吆喝声在田间地头此起彼伏。
全连严格按“科学” 密种间距插秧,人头分行按严格要求展开插秧竞赛,推举表彰插秧状元!一趟双抢我自己也就跟着轻了六斤多。
【注】
【青溪农场】即青溪(劳改)农场,当时归入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农业师)八团二营八连编制。农场位于武夷山脉的(拔海1000多米)莲花山麓,清流县的嵩溪公社地界。
【双抢】原意指农村夏天“双抢”即“抢收(庄稼)抢种(庄稼)”。福建水稻一般种两季,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八月上旬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因水稻插下得六十天才能成熟,八月插下十月收割。如果晚了季节,收成将大减,甚至绝收。只有一个月工夫,收割,犁田,插秧十分忙,所以叫“双抢”。
【栉风沐雨】①风梳发,雨洗头。②形容奔波劳苦。语出《庄子·天下》:“沐甚雨,栉急风。”《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况猎,暴华盖于原野,伤生育之至理,栉风沐雨,不以时隙哉?” 北周  庾信《谢赵王赉米启》:“某陋巷箪瓢,栉风沐雨,剥榆皮于秋塞,掘蛰燕于寒山。” 宋  司马光《保业》:“于是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起而拯之,躬环甲胄,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亦作“ 栉风酾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都兴阿诸公,忠贞朴劲,屡摧狂寇,栉风酾雨,始终戎幕。”
荜路】用荆竹编的车;柴车。 唐  元稹 《遣春》诗之八:“后嗣炽阳台,前贤甘荜路。”
【蓝缕】①破旧的衣服。亦形容衣服破旧。蓝,通“ 褴 ”。《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杜预注:“筚路,柴车。蓝缕,敝衣。” 唐  杜甫《山寺》诗:“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水浒传》第六二回:“尚有一里多路,只见一人头巾破碎,衣裳蓝缕,看着卢俊义纳头便拜。” 康有为《请禁妇女裹足札》:“吾中国蓬荜比户,蓝缕相望,加复鸦片重缠,乞丐接道,外人拍影传笑,讥为野蛮久矣。”②亦作“ 蓝罗 ”。比喻学识浅陋。《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 唐  刘肃《大唐新语·厘革》:“国初因隋制,以吏部典选……其后官员不克,选人益众,乃征僻书隐义以试之,唯惧选人之能知也。遒丽者号为‘高等’,拙弱者号为‘蓝罗’。”
【荜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宋  司马光《和王介甫巫山高》:“嗟嗟若敖、蚡冒,荜路蓝缕空辛勤。” 黄远庸《喜日日记》:“已由荜路蓝缕之时期,入于重熙累洽之时期。”亦作“荜露蓝蒌 ”。《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露蓝蒌,以处草莽。”
【肝鬲】亦作“ 肝膈 ”。犹肺腑。比喻内心。 三国  魏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拳拳输情,陈露肝膈。” 宋  曾巩 《寿丘山》诗:“我与二三友,欢言同几席;神清轶埃壒,趣合尽肝鬲。” 宋  王安石 《辞仆射第二札子》:“区区所陈,备出肝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公 ﹞乃挑灯作札,罄吐肝膈。” 章炳麟《革命之道德》:“追怀往诰,惕然在心,为是倾泻肝鬲,以贻吾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6-10 20:42 , Processed in 0.1309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