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21|回复: 2

土楼杂记(练建安)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5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673
发表于 2017-10-27 19: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客家老练 于 2017-10-27 19:47 编辑

001pDtnigy72jsxak558b&690.jpg

土楼杂记


练建安


到达永定时,已经是薄暮时分,我们入住土楼王子酒店。
所谓的我们,是福建文联的吕纯晖、石华鹏、陈健、林芝、杨庆荣、林东涵、马洪涛、吴美者、练建安和闽西实力派作家唐宝洪、刘少雄、邱德昌等,来此地参加“土楼笔会”。时为2017年4月18日至19日。
1997年寒冬,第五届红土地蓝海洋笔会在闽西永定举行。此时,土楼将热未热。记得我们住在振成楼,那天晚上,我们在圆楼中心客厅就土楼文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厦门作家徐学教授等指出土楼固然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敦亲睦族,但是,却是“封闭的符号”。永定作家廖文茂等反应强烈,奋力反驳。我满口“建构”、“解构”、“所指”、“能指”的。厦门作家就说了,练建安,你能不能好好说话,通俗一点讲?我说,这些学术词汇,我是向你们的谢春池老师学的。接着,我讲述了一个通俗故事:说的是,某年某月某日,一个城里人来到乡村旅游,他来到一家农户院子里,看到有一个喂养鸡鸭的瓷碗,就很便宜地买了下来,后来,在拍卖会上卖得了上百万的好价钱。这瓷碗啊,是上等的宋代青花瓷。徐教授说,练建安,你这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们农村人笨,连这么漂亮的青花瓷也不懂,要你们城里人来发现。土楼,也一样啊,我们客家人建筑了它们,生于斯长于斯,朝夕相处,却不懂它的文化内涵;你们城里人来转一转,立即就发现了它是“封闭的符号”。请问,城里人外出不关门吗?你们的房子不是都安装了防盗网吗?是不是也可以说是“封闭落后”?徐教授等无言以对。此时,文茂等立即大掉书袋子,对土楼历史文化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这次论战,乡土派大获全胜。这次讨论,谢老师不在场。
讨论结束后,我们夜宿土楼。我们乡土派意犹未尽,继续探讨。我说,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在建筑形制上有对应的关系。赣南,客家形成之初,立足未稳,对应的建筑是防卫功能最强的土围子;闽西,客家民系渐趋成熟,对应的建筑是土楼,防卫功能有所减弱;粤东,客家民系已经发展壮大,半开放型的围龙屋随之出现。其他建筑形制的出现,实可作为客家民系或家族在当地当时强势或弱势的一个参考。
此后,我多次来到土楼。
2008年7月7日的,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21个委员国一致表示通过将中国的福建土楼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建土楼由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为代表,是“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山村民居建筑”。永定现存各式土楼30多种2万多座,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土圆楼有360多座。
随即,龙岩地区举办了隆重的学术研讨会和文艺表演。《福建文学》的黄文山主编、石华鹏编辑和我都各有论文入选。7月10日下午,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大型文艺表演在“土楼王子”振成楼前举行,明星云集,现场直播。中途,下起了大雨。会议组织者早有准备,给大家发放了轻便的淡蓝色雨衣。著名评论家傅翔是我的邻座。我们把参与活动的照片发到了博客上。当时,博客正热。
土楼走向世界,一批热爱乡土的文化人功不可没。作家张永和、新闻记者林添华、摄影家赖永生、土楼文化研究专家胡大新等等,为之奔走呼号、建言献策、大力宣传。我曾在《客家》撰文介绍过他们的功业。这次集会,我只见到张永和先生。他是广泛流传的“间谍卫星看土楼”故事的原创作者。
2009年11月24日至26日,我随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作家协会“走进永定”采风。
25日上午,我们从永定县城出发,往初溪。沿途,看到很多红柿,一闪而过。集庆楼内有三块练武石,据说分别是200多斤、300多斤、400多斤。文友们叫我试试。我选了一块中等的。赛标、林亮帮我拍照。或许他们和我开玩笑,叫我提了5次。我很吃力。我知道,力气会慢慢消失的。多年前,我可以试试最大的一块。那天,我有点后悔,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试试最大的呢?哪怕是挪动一下也好。下次到初溪,力气将更不如前。幸好,我是文人,多读书,知识可以增长。
这次,给我的任务是写土楼民俗。25日下午,我与著名画家兰子一路,我们一同采访了山歌大王李天生,李先生高歌二曲,正是其代表作《八月十五看月华》和《阿哥出门去南洋》。回县城途中,我们参观了巫翰林家的土楼。
此后,又多次来到土楼。每一次总有收获。
这次,我们重点参观的是高头乡大岭下村的土楼。去年冬,与马洪涛来过一次,来拜访驻村蹲点的同事杨庆荣兄。此处有半月形土楼和硕大方楼。一大早,我们故地重游,随即上山,看山上土楼去。旅行车一路盘旋,满山遍野的柿子树绿叶油光发亮。村主任江先生说,大的柿子树,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来到山上土楼,五枚拳第六代传人邱德昌表演了一套拳法。
大家到山腰照相合影。旱田间,长满杂草,有许多小青蛙慌乱蹦跳。
次日,我们来到古竹乡古竹村。洪涛在这里蹲点。入村,见高大茂密榕树,树下是土地公神龛。过廊桥,来到显圣庙,墙上有功德碑,又贴满了大红纸,纸上记载捐款者芳名。乡村神祇,保境安民,维系世道人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来到一家方土楼。此楼高三层,各10间房,为4家苏姓兄弟梓叔合建于1963年至1966年间,一间到顶,花费2000余元。
方楼完好。目前只有老苏和他的妻子在此留守。老苏是老退伍军人,年逾八旬,身体健旺。年轻时,他是某部的篮球健将,手腕摔折了,退伍回乡。老苏说,年轻人逢年过节回来,热闹一阵后,又住在外面了。老苏似乎很不理解,这么好的土楼,年轻人为什么就不喜欢住呢?老苏还说,我们土楼的井水,特别甜。
联想到大岭下村的硕大方土楼,已经无人居住,我默然良久。
因华鹏兄另有采访任务,南河驱车搭载我们提前出发,多走山间公路捷径,前往上杭县泮境乡。


2017年4月23日于上杭县湖洋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5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67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9: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5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67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9: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7 03:03 , Processed in 0.1382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