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72|回复: 0

笔底《客村》若云霞(练建安)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51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0673
发表于 2017-10-20 23: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底《客村》若云霞
              ——浅议钟茂富系列散文
练建安
“黄沙乌流松口塔,介溪燕赖小红娘。蓬辣小流东阁出,清水滩下有磨房,倒谷洋桃卖薯坝,梨寨三河合口塘。”
上述是资料引述,出自钟茂富散文集《客村》。
钟茂富是武平才子,下坝人。武平境内多溪流,尤其密集的是武北和下坝。下坝与广东平远一圳之隔,这边有狮子山,那边是五指石,风光旖旎。有道是,山清水秀出人才。下坝,有文坛“三剑客”,邑内鼎鼎大名。
早在读长汀师范之时,钟茂富就出名了。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校园文学热,钟茂富是活跃分子。
我读到的钟茂富的第一篇散文是《桌峰散记》,其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老同学钟德彪推荐给我看的,是手写稿,字迹秀丽,文笔老到。我当时确实有些怀疑这个钟茂富是不是一个年轻人。我想,是老学究吧?
后来,认识了,熟悉了,成老朋友了。钟茂富于民间历史、掌故、风俗、民情、歌谣、谚语等等,是下过一番硬功夫的。他甚至懂得一些命相卜卦、风水地理、奇门遁甲等杂学。记得有一次,我们讨论奇门遁甲的学问,他巧舌如簧,我辩不过他。我就说,既然你这么厉害,你能不能从这个水泥地板上钻下去?你表演一下土遁呀。他无言以对,哭笑不得。
《桌峰散记》近万字,写武平县城南四十里处的桌峰,写微微湿气的燕子岩,写易守难攻的陈公营,写此地的山川景物与历史风云,更是写了一群山民。
桌峰是险要之地。《桌峰散记》说:“(明)正德四至七年(1509-1512),卦坑曾惟茂、吴显,岩前陈裕,联合江西何积钦,广东李四子等,在三省结合部悬绳峰、卦坑峰一带结营举事,……占据福建、广东边境10多个县城。朝廷命都御使周南会四省诸官兵前来镇压。”如此险要之地,自然有窖藏,“伯公潭、伯公坛,金一锅、银一坛;谁人解得开,有缘之人来;抬头三尺高,低头万丈潭。”就是挖掘窖藏的口诀。作者实地考察了桌峰,精彩描述,自不必重复。接着,重点写了桌峰之下的两个人,陈公营的村民学佬四、吹树叶的广东五华人古阿兰。奇人奇事,正与云雾缭绕的卓峰合拍。
《客村》一书,精彩篇什甚多。《赴墟》写闽粤边界的下坝墟人生百态,观察细致,描摹生动; 《水路弯弯撑排来》,作者笔下的下坝河是一条忘忧河;《一路风尘一路歌》写勤劳而坚韧的一群挑担者,给人向上向善的力量; 《话说山村货郎儿》,是客家山村童年遥远的记忆;《茅寮叔公》,是一位隐居乡间的侠义者,寄托了作者的某些人生梦想。
纵观《客村》散文,我觉得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注重田野作业。田野作业,原是社会学、人类学的一种工作方法。对于作家而言,叫深入生活。作家深入生活,与学者有所不同。学者一般是“入村看庙,入庙看碑”,重调查,重证据。作家更多的是开动“眼耳鼻舌身意”,感受“色声香味触法”。对于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作家似乎会更看重一些。于是,《客村》记录了很多原生态的“歌谣”。上述列举的以外,还有如:“广东罗浮山的百草油呐,吃也吃得,搽也搽得,有痰化痰,冇痰止咳。”“血脉如同一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寒处就成病,血热就成疮。”“兴宁老酒长乐烧,汤坑菜脯畲坑糕;高陂瓷器石正钵,蕉岭云石五华刀。”“妹子挑担系受亏,黄昏出门半夜归;网尽几多蜘蛛网,踏尽几多牛屎堆。”“各位乡亲,请听分明,脉介东西,拿伢篓里——烂铜烂铁烂蓑衣,鸡毛鸭毛鸡胗皮。”
其二、好古。笔者此处的好古,实指农耕文明的人文事象。钟茂富的《客村》,是农耕文明时的客家村落,茅舍竹林、早晚炊烟、牛羊鸡鸭、禾苗青青、犁耙铁锄、水车水碓、弯曲山溪、奔流小河……凡此种种,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虎虎生风,满卷云霞。其实,拖拉机、推土机、自行车、摩托车、电灯电话、手机电脑等等,早已经是当代农村常见器物了,可是,它们在乡土作家笔下往往苍白无力,这就好像是一些当代县乡古诗作者一样,他们写律绝,不写“电灯泡”,写成“明珠”;不写“小轿车”,写成“轻车”;不写“电视机”,写成“荧屏”。如此好古,某种程度将限制散文的浩瀚与博大,限制散文的丰富表现力。
其三、兼收并蓄,风格独特。钟茂富散文,涉及了客家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博学深思,兼收并蓄,形诸文字,遂成风格独特散文。如:“在那约定俗成的日子里,逢农历某日,俗称墟日。当太阳刚刚射出第一缕曙光,大小的商贩们就开始静悄悄地忙碌起来。虽说临街的商贩坐地坐庄,但店里的伙计仍是一大早就打开迎财的大门。有说店家推门时碰落了天上的星星,必定日进斗金。因为天上的星星是地上的银锭。摆摊的小贩张罗着搭起顶篷,找来两条板凳随手架起三五块木板,或用几块石头界定四角,就地铺上一块地布,一件件货物就从大包小包里掏出来,精心地装点他的三尺地摊。”(《赴墟》)。我似乎看到了沈从文大师的影子。又如,“凡在这条河上撑过木排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最为突出的当属刘氏幼智叔公。每次解缆开排前,他都要准备好两大塑料桶的米烧酒,不下四十斤。人问其故,对曰:这次我到潮州再醒!也不知幼智叔公在潮州和平馆的杨柳岸边停靠时,朦胧酒眼看到的是否和柳才子一样,晓风残月,风情难咽。但是那排头迎风腾起的一溜炊烟,一溜顺风流动的炊烟,却永远停伫在我的心田”《水路弯弯撑排来》。这又似乎深受贾平凹大师的影响。再如,“当中国国门初启刚刚引进手枪这个洋家伙时,他就常在腰间别着两支驳壳枪,骑着高头大马在潮汕平原上奔走,人们常常只听见马蹄得得,他已一阵风掠过。一日,上山人和当地荷佬一场火拼在即,他劝解不住,乃乘着酒意,拔出双枪左右手一扬,呼呼两响,湘子桥上迎风摇曳的红灯笼应声散落。其百步穿杨的枪法震慑了两帮人,而后他一跃下马,款款谈论古今和睦之道,众人皆服,人称一世豪士。”则显然类似于当代武侠小说诸大师的笔法。
其实,评价一个作家的作品,往往是“不可说”的,一说,就落入了言诠。那么,不说,又怎么是评价?妄自菲薄,不可取;因为是老朋友,无边界地随意拔高,也不可取。这不是什么“行为艺术”。前些天,看某学院派学者讲评某年轻诗人的乡村诗歌作品,他始终把诗人一些“零碎”描述与“中国南方农村”的大词汇联系在一起讲评,高屋建瓴,指出其伟大意义。令人肃然起敬。钟茂富散文的内涵是丰富而复杂的,这与作者的知识习得、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精神气质、社会环境等等有关,也与读者的上述诸般有关。读者向来是见仁见智的。我想,热诚地讴歌客家乡村,应该是“武平才子”钟茂富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持之以恒,方法得当,则必有大成。我们期待着。
作者:练建安
单位:福建省文联冰心文学馆
地址:福州长乐市爱心路1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对话创始人  关注客家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家通社区 ( 闽ICP备 12010702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170号

GMT+8, 2024-12-27 02:23 , Processed in 0.1264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