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印象杭川 于 2016-3-18 09:47 编辑
问人不问马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篇》10·17) 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 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在《论语》的其它章节,我们一样可以看到这种人道主义的光芒。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论语·子罕篇》9·10) 齐衰,音zī cuī,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冕衣裳者,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这里统指官服。冕衣裳者指贵族。瞽,音gǔ,盲人。作,站起来,表示敬意。趋,快步走,表示敬意。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论语·乡党篇》10·25) 狎,音xiá,亲近的意思。瞽者,盲人,指乐师。亵,音xiè,常见、熟悉。凶服,丧服。式,同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遇见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时,驭手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敬或者同情。这在当时是一种礼节。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馔:音zhuàn,饮食。盛馔,盛大的宴席。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遇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也这样做以示敬意。作客时,如果有丰盛的筵席,就神色一变,并站起来致谢。遇见迅雷大风,一定要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乡党篇》10·13)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孔子还特别尊重有眼疾的残疾人。师冕,是一位乐师,这位乐师的名字是冕。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篇》15·42)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作者简介] 龚兴芳,广州养正教育集团讲师、北京大学“云国学”研修班学员、白砂养正读书会名誉副会长,现任教于上杭一中。两篇原创博文获教育部首届“双推”博客征文大赛二等奖。儒家文化爱好者、传播者,目前专研《论语》。多次应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杭县《客家讲坛》及各中学等单位邀请,开设讲座,宣传儒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