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散文:正月十三
庐弓
正月十三涂坊迎花灯。虽月还不满,其实是在闹元宵了。年一过,类似全国各地盼十五,涂坊人翘首望十三。这个日子没过,人们远门不出,再多的钱不赚,外面再精彩的世界不眼红。此时,有那留又不是走又不好的大忙人,翻来覆去难为,屁股粘在行走的车上了,心却还遗落在家中。 年还没到,有人就在准备年后的这个日子了。筹办年货时,心上计算着十三少不了的东西。鸡买一只还是两只?鸭呀兔呀也争着抢,买到手了才放心睡得稳。年关市场货物大降价,什么东西便宜买着可以留存到十三,农人头脑精细,提前买的好的东西绝不等到火烧眉毛的日子。 十三前后涂坊家家都有客。远的,提早四五天就来了。近的,最少也要住上一二日。有亲戚多的,餐餐两张桌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走了一拔又来一群。灶里柴火没有停歇的时候,锅头没有冷却的时间。家庭主妇一天到晚厨房里忙,来不及卷起围裙擦把汗,更别说是上街瞧热闹了。煮好最后一盘菜,心想这下应该结束了罢。刚刚轻舒一口气,可又一帮子人马乐呵呵驾临。菜于是就又重头至尾循环炒,酒一壶一壶热。酒是自家酿的水酒,主人都说喝不醉,可喝了的人没有不醉的。有醉了的就在街头田塍唱流行歌曲,摇头晃脑地舞蹈,大家见着都善意地笑。无疑,这为乡村增添了风景。也有个别酒醉闹得动了拳脚的,双双被请进派出所,可是一激灵都惊醒过来,忙笑着解释:“我们那是在表演少林武术呀!” 当地两位上古贤人,被塑成菩萨敬着,年年的十三在村道上游。走到之处,家家鞭炮迎接。这几年里,有人赚了大钱,他们感激故乡公王的保佑,也祈望年年国泰民安,人人万事顺意,便用这爆竹来表达,好像鞭炮放的越多,意思就表达越足,他们可真是十足的浪漫主义了。 这个白天,三两个五六岁的孩子,施粉黛、戴乌纱、着凤冠,装饰成古代的文官武将,在鼓乐师的簇拥下,坐在轿子上由年轻力壮的汉子抬着走村道,委实引人注目。每每经过人家门口,总有人将糖果、饼干……朝轿子上塞。 这天晚上是几日来最热闹的时候。天还没黑,看灯的人流,早已充塞村街小道。为了争得一个立足之地,街两旁能站的地方都没了一点空隙。各房各族花灯聚在一起游村,这是古来不成文的规矩。虽然中落多年,但在这几年里是越来越盛了。在这时,也有了一个让众人当下比较的机会。某某的灯有龙有凤扎得漂亮,某某的灯装上了彩色小电珠亮得辉煌,某某的灯古朴典雅走得悠扬……。街头巷尾,檐头屋下,男女老少指手划脚,细心评点。被说上好的,一个房族里人人都高兴。当游完村喝灯酒,兴奋至极,无形中酒也就加喝了两碗…… 一路花灯接受着人们的惊喜与赞叹,徐徐前进。店铺里边的人家,听见花灯过来,忙不迭走出柜台,有翻身跃起,踩上椅子、桌子的。此刻,生意也不做了。有人买东西,喊破了嗓子,终也没有将店主的心引回来。 灯要闹到子夜。但到子夜村中却还没有静的时候。鞭炮僻僻啪啪断续地响。在响声里,极快的,不知不觉天就已经放亮了。这样,一年一度的十三就像一位衣袂飘飘的女子从身边走了过去,叫人无比留恋,回味不已。 |